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坤峰讲红楼梦(136)刘姥姥眼中的林黛玉

(2011-12-31 15:40:40)
标签:

红楼梦

刘姥姥

贾母

杂谈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你我依然在红楼(136)

                           刘姥姥眼中的林黛玉

                                  作者 白坤峰

(内容见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对于北方人来说,读第四十回有着特殊的亲切:刘姥姥的语言就是北方的日常用语,从山东到河南河北,北方乡亲们都说着与刘姥姥相同的话,同样的词汇,同样的语调。  

    曹雪芹很注重构思,他借局外人刘姥姥的眼睛,把整个贾府及各色人等重新展示了一遍:

 

  李纨侵晨(北方方言,一大早先起,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并擦抹ma桌椅,预备茶酒器皿。只见丰儿带了刘姥姥、板儿进来,说“大奶奶(李纨)倒忙的紧。”……刘姥姥笑道:“老太太留下我,叫我也热闹一天去。”

丰儿拿了几把大小钥匙说道:“我们奶奶(王熙凤)说了,外头的高几ji(高桌)恐不够使,不如开了楼把那收着的拿下来使一天罢。”李氏便令素云接了钥匙,又令婆子出去把二门上的小厮叫几个来。……又回头向刘姥姥笑道:“姥姥,你也上去瞧瞧。”刘姥姥听说,巴不得一声儿,便拉了板儿登梯上去。……只见五彩炫耀,各有奇妙。

 

  “骄傲的架子要在同伴面前摆,也是世上的老规矩。”(叶圣陶)刘姥姥虽与贾府不是一个级别,但贾府众人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刘姥姥面前开始了炫耀。有人说贾府没有必要在一个贫困的农村老太太面前拽架子或逞逞能。错!对于一群没有平等思想没有高尚情怀的人来说,在所有低于自己的人的面前都想炫耀八十一回。

 

  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只认为,北方习语。当 读四声)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

  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她:“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今儿进这园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听说,便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她就会画。等明儿叫她画一张如何?”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北方方言,恐怕是)神仙托生(北方习语,转世)的吧?”

  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不防底下果跴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她:“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哪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哪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刘姥姥是个聪明而厚道的农村老太,她夸大观园夸得恰当,夸惜春夸得自然。她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就连摔倒也谦卑得恰到好处。

  刘姥姥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贾府的“当官世袭制”、大观园的豪华奢侈“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正是建立在有意让广大百姓贫困落后、视界狭窄的基础之上的。贾母的养尊处优、为所欲为、高高在上与刘姥姥的劳苦硬朗、插科打诨、用心奉承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生存压倒一切的情况下,刘姥姥也只能如此自甘如此自乐如此。还有更多的普通百姓想如此而不得如此。

  先打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林妹妹:

 

  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北方方言,层层堆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指贾宝玉)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贾母因问:“宝玉怎么不见?”众丫头们答说:“在池子里舡上(即船上)呢。”……贾母听了方欲说话时,有人回说:“姨太太(薛姨妈)来了。”……贾母笑道:“我才说来迟了的要罚她,不想姨太太就来迟了。”

 

  屋子里堆满书的人未必是好人,(希特勒等人也非常爱读书)但林妹妹是好人、大大的好人。林妹妹更喜欢生活在精神世界里,而精神世界恰恰是中国人最不看重的。刘姥姥对黛玉的评价,只能让真正的读书人替林妹妹为之微笑为之自豪。

  林黛玉非常注意礼节,她亲自为贾母倒茶,而此时,王夫人说了一句不冷不热、不盐不淡的话,“我们不吃茶。”贾府的领导总是喜欢代表别人,王夫人你自己不想喝茶也就算了,凭什么断定别人不想喝呢?不喝茶就等于不想多坐,不想多坐就等于反感漠然。

  有的版本写作“我们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意义其实与“不吃茶”一样一样,表面听,王夫人对黛玉很客气——我们喝茶我们自己倒,你不用麻烦了。而这不应该客气不必要客气却偏偏客气的背后同样是对黛玉的疏远与冷淡。

  王夫人从第一次见黛玉就无好感到此时仍然对黛玉只有反感,虽然黛玉非常尊敬她甚至依恋这位可能成为自己婆母的二舅妈。人与人的交往有时是要靠缘份的。而王夫人与黛玉没有一点点的缘份。

  作为故事高手,曹公让贾母在第二十二回中专门安排为宝钗过生日、在第二十九回中对黛玉有了反感,而在本章回又突然让贾母对黛玉亲热真诚起来,而且还一见黛玉就问宝玉怎么不在这儿,让好心的读者误以为宝黛爱情在贾母心目中是不是峰回路转了?是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说:不是,永远不再是,你看,老太太对薛姨妈的热情也够一份啊。

  贾母的表现一点也不自相矛盾:欣赏宝钗那时出于理智与情感,爱黛玉只是出于爱女儿延及女儿的女儿。曹公对人性的把握,真到位也真准确!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言得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