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坤峰
白坤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145
  • 关注人气:1,6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坤峰讲红楼梦(132)咏菊诗歌比赛:黛玉为何大胜

(2011-11-20 15:14:13)
标签:

红楼梦

贾探春

林黛玉

菊花

文化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你我依然在红楼(132)

                 咏菊诗歌比赛:黛玉为何大胜

                      作者 白坤峰

       (内容见第三十八回)

  黛玉的咏菊诗为什么能最好?她爱读书,她有才。

  没错!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人家黛玉,那可真是“菊人合一”了,难怪她的诗高人一筹。(民国总统徐世昌字“菊人”)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品读黛玉的三首诗,如下:

 

           咏菊(全选)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倚石自沉音。

(可恶的诗神一天到晚来纠缠,使我或绕篱边或依石头,对着菊花沉思此为似贬实褒的用法。无赖诗魔:这是似贬实褒的手法。昏晓:从晚到早。欹qī石:倚石。沉音:沉默)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此两句均为倒装,可改为“自怜满纸题素怨,谁解片言诉秋心”——自我怜惜,满纸写的是素洁幽怨;谁能理解,我的哪怕只语片言的耐寒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自从菊花被陶渊明评论之后,它千古的高风亮节就被人赞美到今天了。陶令:陶渊明做过彭泽的县令,世称“陶彭泽”或“陶令”。平章:评论。说:赞)

 

             问菊(全选)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想打听秋天的情况大家都不知道,我只好喃喃自语背着手去问问东篱的菊花。讯:问。负手:背着手徘徊。叩:询问。东篱:代指菊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孤标:孤高的榜样。隐:隐居。为底:为什么)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何:多么。蛩病:蟋蟀悲吟)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解语:理解。片语时:谈会儿心)

 

            菊梦(节选)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秋酣:秋深。一觉:一觉醒来。清:清冷。和:伴。不分明:不清晰,即菊花有着朦胧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登仙:成仙。庄生:庄子。盟:好友)

 

  怎么样,不怕不识货,就怕贷比货。这么一比,才发现黛玉的高明。最后说说探春的两首咏菊诗。探春此时年龄也不大,但作为庶母之女,探春被迫早熟。

 

          簪菊(节选)蕉下客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长安公子杜牧爱菊花竟然成了癖好,彭泽先生陶渊明因为爱菊而疯狂饮酒。菊花的高洁的情操不被当下的俗人所赏,任凭他们拍着手在路旁嘲笑吧,而菊花依然芬芳。时人:现在的人,此指俗人。他:他们,此指俗人)

 

              残菊(节选)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小雪:农历11月22或23)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探春的两首诗,第一首还是很不错的,但第二首太一般。不过,如果想到探春后来远嫁国外,第二首的最后二句用作与亲人们的分别之语,倒是恰如其当。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

 

  宝玉的兴奋表现并不意外,因为黛玉胜利了。但探春的话让人不太舒服,有些硬把狗屎说成黄金的意味。可见,能做到说话公正,不易也。

  这说明,探春对宝钗的印象更好,在咏白海棠大赛中,只有她一个人随着李纨力挺宝钗的诗为第一名,这次,竟然还夸“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能把无灵感、无新意说成“沉着”,探春啊,真有你的。

  从另一个方面说,宝钗在做人技艺上,无人能敌。此时的探春,并不真正了解宝钗。说起来有意思,王熙凤更希望林黛玉成了宝玉的妻子,因为王熙凤喜欢耍心计,所以她对胸有城府的宝钗不放心、很反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