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坤峰讲红楼梦(23)宝钗其实很成熟
(2010-09-21 13:56:59)
标签:
红楼梦宝玉宝钗黛玉文化 |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
你我依然在红楼(23)
宝玉因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于是抽空去望。
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宝玉因问:“哥哥不在家?”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忙不了,那里肯在家一日?”
薛蟠当然不在家,在外吃喝玩乐多痛快。薛姨妈这句话确实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但也曲折反映出其内心深处想把女儿嫁于宝玉。否则,她完全可以表面轻松地随便说一句。一声“叹”正可以引起好心宝玉的注意啊。
我一直认为薛姨妈对宝钗影响极大,不仅仅是“有其母必有其女”的缘故。宝钗此人: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玉见宝钗,她总是在做针线,不知其读书之多,时间从何来)
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姊妹们都好。……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这表面是赶莺儿,其实是提醒莺儿。薛姨妈已经倒了滚烫的茶,估计现在还喝不下口,宝钗反反复复看,还出声诵读了两遍,生怕莺儿听不清楚;见莺儿还单纯地呆站一旁不接话茬,宝钗能不着急吗?于是笑赶莺儿,“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也”字用得好。
话到这个份儿上,莺儿再傻也能听明白。宝钗的“启发式教学”用得不错。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著;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宝钗是个心理学专家,也是个语言表达的高手。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想起来孙犁笔下《荷花淀》中的那个去看丈夫的新媳妇,“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看看,有什么看头啊。”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将自己的念了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他说完,便嗔他(她)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来。
宝钗是真聪明,宝玉是真的傻,竟然也诵读两遍,还得出结论来,这不是让大家加深印象吗?莺儿立刻顺水推舟,欲往下引导。但宝钗更明白过犹不及、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道理。(当然,宝钗不是今天的马诺,羞涩出自本心)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各位看官,林姑娘来了!爱情保护战开始了!
黛玉,她,她终于出手了!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