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坤峰
白坤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145
  • 关注人气:1,6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的过程:从审美到探索——文学随感(一)

(2008-04-26 16:0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散文

                      文学的过程:从审美到探索

                              ——文学随感(一)

                                        白坤峰                             

    审美是文学存在的基础,文学总是从审美开始的,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最初能吸引他的不是思想而是美;他最初写下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是对细致情感的描绘与回味。

    回忆一下吧,最初让你眼睛一亮心灵一动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自古多情伤离别”而不是“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不是“贼作官,官作贼,混愚贤”。回忆一下吧,你最初喜欢的作家是徐志摩、余光中、屠格涅夫而不是鲁迅、巴尔扎克、妥斯托耶夫斯基;你最初写下的文字是友情亲情、淘书寻文而不是愤怒忧思不是揭示与改变。

    我不否认文学有一个积累、渐进和突变的过程。

    是的,总是开始是天真与梦幻,后来才是清醒与探索。

    鲁迅最初的诗歌水平很一般,请看这几句: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别诸弟(二)》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别诸弟(三)》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别诸弟》

                                                                    -

    这些诗,没有思想价值,甚至艺术价值也不大,只是单纯的抒情(审美),这是人人下点功夫都能达到的,先生是人不是神,这些诗歌,完全是一副传统书生式的闲情、文字组合之类,是一种他后来抛弃的风花雪月的情调;他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思想家的高度。国破家衰、世态炎凉、正义与责任,逼着他在沉默中爆发,逼着他抛开闲情而呐喊;而他后来的诗歌却不是一般人所能摹仿的了。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哀诗·吊范爱农》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悼杨铨》

               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北斗正阑干。(平生最后一首诗)

                      

      老舍也一样,他早期的作品是幽默,单纯的幽默,为幽默而幽默,后来老舍不笑了,他写《月牙儿》,写《骆驼祥子》,写《茶馆》,都是悲剧,现实不允许他笑,良知不允许他笑。

     从审美到探索,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必由之路,可是有的作家一辈子幽默、闲适、微笑。

     我最感到可惜的是,我见过许多热爱文学的人,他们写了几十年,写出来的还是小小散文、小小杂感,零零碎碎,虽然他们在努力,但他们确实不知道什么叫突变与飞跃。我们应该提醒他们吗?我们怎样提醒他们呢?是阅读质量、思想高度决定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吗?

                                        2003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