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文学的错
——文学随感(二)
白坤峰
“文学”,如果我们抛开她被玷污的外衣,她是多么美啊,她是美的天使、爱的化身,她引导人类抛弃罪恶走向光明,它引导社会摒弃丑陋走向美好。一位作家说过:差不多每一个中国人在他生命的某个年代都是文学青年。
后来,大部分人虽然远离了文学,但文学的作用总是悄悄地影响了他们。
一位老文学青年激动地说过:一个早年被《悲惨世界》、《大卫·科坡菲尔》……感动过的人,以后不可能坏,即使坏,也不是那种丧心病狂的坏。
可是,我不想掩盖文学的另一面。
我见过有人写了大半辈子,把弟弟、妹妹、孩子的作业本的反面都写光了,作品还是幼稚得可惜,而他本人并不明白。
有的人因为文学,做不了工,务不了农,卖不了菜,他们把写文章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竟然与生活格格不入。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文学青年的作品很一般,求教于大作家陈忠实,陈忠实出于客气,对他说很有前途,结果,这位青年人放弃了一切,专心于文学。他说:陈忠实说我有前途。陈忠实后来后悔地说:我应该实说他的功底并不好。
这是文学本身的错吗?
许多人把成名成家作为文学的目标,一开始就错了。
对于写作人来说:不要一开始就有名利之心,不要一开始就把文学视为孤芳自赏的事业,一个写作人可以同时是医生、教师、商人、公务员。生存是第一位的。
今天,有损文学形象的是一大批玩主,把持文坛的领导作家名利早丰,于是写点鸡零狗碎、粗制滥造、紧随政治的东西;想弄钱的写色情、媚俗的东西。
但这依然不是文学的错,文学不会被杀死,底层的中国文学坚持者会给世人一个盼望的惊喜。
2003年5月,2008年4月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