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荆轲武功并不高强

(2008-04-21 17:54: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荆轲武功并不高强

                                      白坤峰

    高中课本常常选《荆轲刺秦王》,本文塑造了一位深沉刚毅的英雄刺客形象。但由于小说、演义、庸俗电视剧的影响,在许多人的想象中,荆轲武艺非凡功夫绝伦,而其实不是这样。《史记·刺客列传》这样记载: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默而逃去,遂不复会。

 

    再清楚不过了,虽然荆轲慷慨侠义,但决非武艺绝伦,即使“刺秦王”那一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以手共搏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史记》又载: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陶渊明也慨叹过:“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然而,我更想说的是,武艺并不十分高强的事实对荆轲高贵形象无毫发之损!中国作家张承志在其名作《清洁的精神》中这样的评价荆轲:“长久地震撼中国的荆轲刺秦王事件,就作为弱者的正义和烈性的象征,作为一种失败者的最终抵抗形式,被历史确立并且肯定了。”

    英雄刺客未必一定武艺超人,此例子不胜枚举,反过来说,武艺高超之人一定敢慷慨赴死吗?未必!有的杀人恶棍死到临头不也面无人色吗?秦舞阳十三岁杀人,人不敢与之对视,在关键时刻不也掉链子吗?而武艺并不出众的荆轲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踏上虎狼之国,其勇气足以使鬼神涕泣!“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歌声由此而悲壮千古,辉耀历史的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那位人格高尚、勇于牺牲、刚毅忠勇的英雄侠士。

    从这个角度讲,武艺并不绝伦的事实反而使荆轲的形象更高大、更完美。

                   1998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