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论:中国的历史在倒退——从《史记》与李陵谈起

(2008-04-17 23:08: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杂论
                   中国的历史在倒退

                      ——从《史记》与李陵谈起

                                  白坤峰

     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是增是减,可以从多方面看出来,这里只从史书谈起吧。

    《史记》这样记载季布:有人说他有才,汉文帝准备提升他,把他召来;又有人说他好酒难以接近,文帝又犹豫了,让他在国宾馆住了一个月而未召见,季布气愤地说:“陛下因一人说我好而召臣来,因一人说我坏而疏远我,我恐怕天下的有识之人将估计你的水平是深是浅。”文帝很不好意思。季布就辞官不干了。

    司马迁秉笔直书,如实塑造了心直口快的大臣和没大主心骨的皇帝。但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那里,一切都变了

    “……天下人因此估计皇帝的深浅,又怕什么呢。皇帝大权在握,还怕别人议论吗?季布悻悻而去,还敢责备皇帝以图一时之痛快,这足以证明他不值得提拔,他好耍酒疯难以接近的事实暴露得很清楚了。……有这样的大臣是国家的耻辱,文帝用不着惭愧;如果惭愧的话,也应惭愧了解季布太晚不知道他这么恶劣。”

    不论季布说话方式如何,反正还有些人权意识。但王夫之就只是站在了皇帝的立场只为维护专制而辩护了,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水平尚且如此,整个民族的水平便可想而知了。

    李陵兵败被俘归身匈奴的故事我不再重复,当时司马迁为之鸣不平:

    “李陵侍候亲人孝敬,对待士人诚信,有国士之风。一次失败,那些只顾保全自身与家庭的大臣马上夸大李陵的短处,让人痛心。况且李陵带步兵五千人,深入敌国,抵挡几万敌军,使敌人伤亡甚众,最后是箭尽道穷,战士们冒白刃争相与敌人拼命,即使古代名将也不会超过李陵的带兵水平。虽然失败,但其功劳足以显示天下,他没死,肯定是想以后有机会回报国家。”

    《汉书》也采用了司马迁的说法,我为司马迁对生命的尊重表示敬佩。

    残暴的汉武帝为了掩饰其小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指挥失误,迁怒李陵不死,马上杀了李陵全家,断了其归路,又将直言的司马迁下狱处以宫刑。这是令人扼腕的悲剧。可是白居易的《汉将军李陵论》却让人心寒:

    “汉武帝杀李陵全家,怎能叫违背道德呢?假如李陵死了,那肯定有追封有赏赐,更不会杀其亲人;其功劳足以名扬当时,名节足以流芳百世;忠、孝、智、勇,四种名声全有了,还可永垂不朽。……可惜啊,李陵没死,有失真正的君子风度。”

    是的,你李陵怎么不死呢,你如果死了,国家的脸面保住了,你也一切都有了,你会被评为“革命烈士、优秀军人、五星级英雄、国之楷模、卫国战士”,你的家庭也会被授予“优秀军烈属”母亲被授予“英雄妈妈”妻子被授予“光荣军嫂”的最高荣誉,逢年过节政府还会派人去你家慰问,孩子当个官也不成问题,可是你偏偏不死,你偏偏活着!你不死,什么都没有了!还落了个骂名,皇帝还替你背黑锅,你有失君子风度!

    专制国家总是逼人去死!你活着是为我服务,你死是为我挣脸面,不为我服务而活着就是可耻就是罪人,有人不大理解外国政府为战俘授勋章,人家不为别的,只是表彰你为国出过力;这是对生命与人格的尊重。提倡英勇作战,同时也提倡保全自己。李陵没那么幸运。

    司马迁是如实记载当朝各皇帝的各种优点与劣性,但后代史学家却是拼命为皇帝掩饰,不得不说的也尽量偷偷说,如宋太宗指挥失误死了三十余万,宋史只写二字“败绩”,怎么败的,谁使战争失败的,逃跑时像刘邦一样狼狈吗,提也不提。看《明史》中的陶安部分,朱元璋是一副尊重人才的君子形象,让人忘记大臣上朝前都交待遗嘱的恐怖。

    我终于明白先知者龚自珍为什么痛哭,为什么在四十九岁之年就忧伤过度而死,他明白,传统文化已经走到了终点了。

    西方社会是从专制愚昧中逐渐产生了法制、科学的观念,而中国文明却是从宽松、科学、半民主一步步走向绝对专制与愚昧,从不下跪走向提倡下跪、下跪有理、不跪有罪。多亏五四的有志之士睁开双眼,大胆拿来外国文明。

                    写于2003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