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杂论 |
清官是中国的特产。包拯、海瑞、于成龙……一个比一个红火,却也总改变不了中国官员贪污腐败的事实,无论当政者怎么否定。美国、英国、法国、丹麦、瑞典、瑞士、奥地利……从没有出过被媒体大规模歌颂的清官,这又是为何。读《于成龙传》,我是真服气了,这等清官我是当不了,我估计你也够呛。为什么,首先,皇帝或上级不让你当。于成龙连续两次弹劾知县赵履谦贪污,你猜康熙皇帝怎么说?“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是的,你身为大官,理应管大事,这些小贪小摸你没必要管。怕于成龙伤心,更为了做做样子,康熙又夸于成龙是“清官第一”,皇帝真会来事,不愧是圣君,“清官第一”是对外宣传用的,批评你是推心置腹地关心你,你还敢还能说什么。皇帝花钱都没个正经数,你于成龙偏偏状告知县贪污,这不是影射皇帝吗?于成龙看不透事,笨呆了。
我不明白中国古代的清官为什么都必须极端贫困都必须抛家别子都必须不能享受物质生活,假如清官都必须如此,能下决心当清官又有几人呢?法制国家的官员经过选举上台,工资很高,这是国家的规定,高工资就是高工资,只要是自己的钱,怎么花都没人管;反之,不是自己的钱,你拿一分也能查出来。
清官是不是被承认,还不一定。康熙皇帝问内阁大臣锡住:“有人说,于成龙到了江南之后不清廉了。”多亏皇帝有时还圣明,没信,但是,如果信了呢,又会怎样。也就是说:清官还是要由上级定论。想当年,许多官员大贪大色大敛大收,老百姓早就清楚,但也没阻碍他们升官的步伐,为什么,官员内部都说他好。于成龙就很悬乎,多亏了锡住对康熙说了真话,如果稍有个人矛盾或集团矛盾,稍说几句坏话,于成龙就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