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杂论 |
“是我主动送的。”
“那不就完了嘛,你愿意送,他愿意收,你还告哪门子状呢。”
“可是,……法律是规定官员不能收礼的,我送礼给他是因为我害怕他;他接受了礼物就是犯了罪,所以我来告他啊。”
“你太糊涂了。我们都是人,人是要讲礼义的。邻里之间有个年长的人,我们还要送他礼物以示尊重,送礼是让人与人更亲近和谐的必要手段,官员与百姓之间不更应该如此吗?作为官员只要不凭借权力勒索财物就是好官员。你也是社会的一员,你难道连这个也不想学吗?你是不准备生活在人间了吗?你所说的那个亭长是个好官员,你过年过节送他些礼物,是一种必要的礼节啊。”
“如果照大人所言,法律为什么还是禁止官员接受礼物呢?”
卓茂笑了:“法律是法律,礼义是人之常情。我用礼义教育你,你不会反感;我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还有你的活路吗?你有个小错误我就判你有罪,你有个大错误我就杀你,你有什么办法?回家好好想一想应该如何处理‘干群关系’吧。”
那个人诚恳地接受了卓县长的教诲,那个亭长也很感谢卓县长。
卓茂是作为官员模范而流芳后世的,就连明代著名异端李贽也认为如果官员们都像卓茂一样,老百姓就有救了。这更让我悲凉,连专制政府不能容忍的李贽都这样认为,我们还说什么呢。这种认识,与“给医生送红包能和谐医患关系”有什么两样,与“我是人民的官员,收点人民的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又有什么两样。从后人从今人对《卓茂传》的态度上,我再一次明白什么叫封建阴魂不散。
卓茂与李贽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加拿大的部长仅仅因为接受宴请吃了两盘鹅肉就丢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