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散文 |
一时间,热泪在我心中涌流,我也沉浸在凄凉、惨痛、绝望中不能自拔,我反复想:假如高加林不离开农村会怎样?假如巧珍不仓促出嫁又会怎能样?他生活在今天又怎样?谁之罪?谁之过?
路遥是一位真正的作家,他深入生活,揭示生活,促人深思,于是,我急切地寻找已出了几年、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还没等借到,却先在《女友》杂志上读到他的有关此书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此文我一字一句地读,反复读几遍,内心充盈着太多的感动,许多句子一读就让人落泪。
我的精神疲惫不堪以至达到失常的程度,智力似乎像几岁的孩子,……我常常暗自噙着泪,一再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这样?你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
与之相伴的是生活的艰辛,……写作最受折磨的也许是孤独,……相伴的只有一只老鼠,……体力在迅速下降,有时候累得连头也抬不起来……
孩子,我深深的爱着你,这肯定超过我自己。
”疚男从1992年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他满怀信心地表示:“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这庄严的劳动之中,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然而,在这一年的11月他便在极度痛苦中离开了他留恋的世界,享年42岁,42岁。
我由此猜测,《平凡的世界》一定是一本卓越的书,因为它是生命之作。不巧,我先借到是本书的第三部,但我还是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一气看完,我默默合上书,我知道路遥肯定失败了,因为在对一、二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竟然读懂了第三部,也就是说,《平凡的世界》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脱节了,第三部相对而言过于完整了,因此,他失败了。请问:你能从第一次就从中间读懂《复活》、《漂亮朋友》、《约翰·克里斯朵夫》、《边城》、《子夜》、《心灵史》吗?肯定不能。我随后借来了第一、第二部,看完后更印证了我的判断。
我深深地困惑,这就是我心向往之的名著吗?这就是他拼搏多年付出了生命代价的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吗?我感到了难言的苦涩。
我至今没有读到一篇讨论此书不足的文章,只是在一个文学报告会上,著名作家张炜说了一句:“《平凡的世界》太平凡了。”这话说到了我的心上。首先,人物形象是平面的、定型的、欠丰满也少了发展,包括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这一点,只需与《人生》中的高加林的复杂性一对照就明白,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路遥没有处理好。
其次,揭示不深刻,主题欠明确。《漂亮朋友》是通过恶棍杜洛阿的发迹揭示“无耻者容易成功”的道理,《战争与和平》是探讨历史发展的动力等问题,就连他本人的《人生》也是注意思索造成高加林悲剧的体制与性格的因素,但《平凡的世界》却像一个主题不太明确的展览会,虽然主人下了很大的功夫。
再者,有些关键地方想象生硬。尤其是读到省委书记的漂亮女儿田晓霞与普通的煤矿工人孙少平大谈恋爱时,我心头一惊——路遥竟然不顾常识性的道理,况且,这个道理还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人生》中成功揭示过的。(即高加林与黄亚萍最终因地位悬殊分手)最后,路遥安排田晓霞因救人而死,也许,路遥也只能为她划上一个这样的句号,我真的无法想象省委书记的女儿与煤矿工人恋爱最后会有什么结果。
读《平凡的世界》,我明显感到他写作的艰辛艰难,他把生活的老底子也拼光了,他立志超过自己的中篇小说《人生》,但没能跃过这个横杆,此书在人物形象塑造、思考深度、情感力度方面与《人生》都有不小的距离。他是否缺少驾驭长篇的能力?我痛苦地想。
我们的传统是为名人讳,为死者讳,但以我之卑微,说真话无妨大碍,路遥地下有知,也一定不会责备我,因为我说出了实感,况且,他本人是一位严肃、真诚的人。残酷的真理比美丽的谎言更有用。
说出这些,我感到了轻松也真的是于心不忍。写《平凡的世界》太苦了,太苦了,超大型出了平常人的忍受力与想象力,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青春、享乐、健康、爱情、家庭、生命——他付出了他能付出的全部。
鲁迅说:中国少有失败的英雄。路遥的奋力一跃,让人感喟,他的失败无损他在读者心中的份量,这才是真是路遥。比起为名、为利、为钱、媚俗、庸碌的作家或“作家”,路遥苦行僧式的劳动太伟大了,路遥之所以常常被人提起的原因就在这里,他的价值就在这里。
假如他突然转活,再走入这平凡的世界,我多想紧紧抓紧他的手,含着热泪对他说:“我们永远尊重你,因为你负责,热情,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