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杂论 |
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可谓家喻户晓,那是一个敢于也善于与皇帝权臣斗的才子形象。真实的纪晓岚是怎样的呢?查寻如下:纪晓岚“貌寝短视”,就是容貌丑陋眼睛近视。他还有口吃的毛病,跟纪晓岚交游数十年的朱珪曾经有诗描述纪晓岚: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
这些生理特点都成为纪晓岚一辈子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原因之一。因为乾隆的用人标准是,机警敏捷干练,而且相貌俊秀。和珅的英俊与说话作事干练是有名的。长相本由天注定,相貌丑陋的纪晓岚却偏偏又碰上乾隆,这是很要命的,所以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视。以容貌取人,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纪晓岚跟乾隆的隔阂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专制皇权从本质上来说,不会喜欢稍有个性、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有一次,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各省风气大抵皆然。”这些攻击时政的话惹恼了乾隆,当纪晓岚打算为尹壮图求情时,乾隆竟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很明显,皇帝让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并不是真正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只是把他当作给皇帝解闷的戏子之流。有此困惑,他应该更理解司马迁痛定思痛后的清醒:“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纪晓岚面临的竟是同样的处境:在专制的皇权面前,知识分子难有尊严,只能忍气吞声。
纪晓岚也可以算是官运很好的的一个人。然而他并没有体会到多少飞黄腾达的快感,内心更多的是孤独愁苦。这从纪晓岚一生中的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纪晓岚生前,就有关于他平生不著书的说法。纪晓岚晚年就曾讲起: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得意作品,大多都是古人已经说过的东西,自己辛辛苦苦地著述,不过是徒自苦耳。这个理由似乎很是勉强。这个理由背后还有着极大的社会政治背景,那就是乾隆年间思想控制加强,文网更加苛密,大多是无中生有、借题发挥来杀人,如有“内阁学士胡中藻狱”。胡中藻的诗歌中有两句让乾隆很敏感。一为“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认为是故意加浊字于大清国号之上,大不敬;一为“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乾隆认为这是讽刺朝门不开,不进人才。又因为胡中藻在广西学政任内,曾出试题“有乾三爻不象龙说”,乾隆认为龙与隆同音,这是诋毁他的年号。乾隆就凭着这些,将胡中藻杀了。纪晓岚对这些文字狱自然深有感知如临深渊。同时,纪晓岚及其同僚也因纂修《四库全书》而饱尝文字所带来的窘迫。本来,进行偌大一个文化工程,中间出现一些差错是难以避免的。可惜纪晓岚他们面对的是专制独断、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一点点不完善之处带来的就是杀身之祸。纂修过程中,总纂纪晓岚、陆锡熊和总校陆费墀等人因有差错而多次遭到呵斥、交部议处、罚赔等处分,最后,总纂陆锡熊死在前往东北校书的途中,而陆费墀因无力负担江南三阁的修改费用而被革职,家产被查抄,妻离子散。纪晓岚没料到文字动辄带来杀身之祸与窘迫,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他“瑟缩不敢著一语”的自评,不正反映了他在专制面前的战战兢兢的感受吗?
电视剧中,纪晓岚与和珅经常形同水火,势不两立;民间也有不少传说,讲到纪晓岚如何捉弄和珅;其实都是无稽之谈。乾隆对和珅十分信任,纪晓岚的好朋友曹锡宝没有听从告诫,毅然上书揭露和珅,乾隆大怒,要将曹锡宝治罪,此时的纪晓岚再也不像上次救卢见曾那样尽心为朋友出力,而是在乾隆面前竭力表白自己毫不知情,结果由于表白得过于露骨,反而使乾隆认为纪晓岚是幕后指使者。可见,纪晓岚怎么会把自己搞成和珅的对立面呢?和珅发达之后,曾与文士诗文唱和,有时私下请纪晓岚、彭元端为其作品润色。纪彭二人考虑到和珅权大势重被他穿了小鞋可受不起,也就每每代为捉刀。当然,纪晓岚并不是要依附和珅去谋求高位。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纪晓岚所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尽力不与和珅同流合污而已。他根本没有能力、力量与之对抗。
纪晓岚久任官场,官职也不低,肯定有他的为官之道,那就是各不得罪,左右逢源,尽量保持中立的身份。他长期追随乾隆,游山玩水,吟诗作对,阿谀奉承之作居多。他与其他官员的不同之处是幽默,善开一些有文采的玩笑,如有一次他说乾隆为“老头子”,他的解释为“万寿无疆”为“老”,“万民之首”为“头”,“上天之子”为“子”,于是乾隆也笑了。在编定《四库全书》时,他有时故意出低级错误让乾隆看出来使自己受一点小惩罚从而满足皇帝的某种心理。乾隆五十寿辰,文武百官纷纷撰联赋诗,无非万寿无疆之类,而纪晓岚所写之联别出心裁:
乾隆大喜,当即传旨,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从此事也可见其为人,他大部分精力还是用来逗皇帝玩。嘉庆十年(1805),纪晓岚老死于京城,享年82岁。生前他自撰挽联:“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样的一位“世故老人”,他又如何肯如何敢与权倾朝野的和珅直接对抗与喜怒无常的皇帝斗嘴斗气呢?对于纪晓岚,要吗同流合污,要吗圆滑世故,要吗自取灭亡,要吗钻进古文不出,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
那么,文人们为什么把纪晓岚想象成一个机智傲岸、敢说敢为的人呢。很明显,这是知识分子在长期专制下的心灵扭曲。自己本来就是皇帝的弄臣,甚至也弄臣也做不成,却在幻觉中认为皇帝对自己言听计从、对自己的顶撞无可奈何。本来是权力边缘人,绝对无力与权势者抗衡,却在白日梦中将权势者弄得狼狈不堪。热衷于编造《铜嘴钢牙纪晓岚》,反映了文人在现实中的无助与失落。百姓爱看,也反映出同样的潜意识。仅如此而已。
又如,他为理发匠所写的对联为:
寥寥数字,精细入神,堪称绝对,至今流传。为他增添不少名声。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