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美术歌曲电影评论 |
如果你知道太平洋战场上的著名血战“硫磺岛战役”,欣赏这个电影效果会更好。有关“硫磺岛战役”,2006年,美国人拍了两部电影,一个是《父辈的旗帜》,一个是《硫磺岛来信》,后者评价更高。
《硫磺岛来信》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完全是从日本人的角度拍摄的,几乎90%以上的镜头都给了日本人,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你会以为是日本人拍摄的。我必须承认,此电影拍摄得好极了。做为占领者,美国人真的是了解日本人:死硬到底的中层军官、高呼天皇万岁自杀的残余士兵、一心为公的日本军属、心存善良的日本宪兵、一心回家的主人公(小商人被迫从军)、彬彬有礼的日本马术冠军、合理布防的日本高级将领,都很真实可信。(后二位都在美国生活过,得到过美国人的尊重)
美国人杀俘与救助战俘同时存在。作为战胜者,美国的这部电影对日本军人没有丝毫嘲弄与丑化,美国人实事求是地描绘了日本人的精明、勇敢与惨败,也展示了他们中的好人与普通人。
而中国的电影从早年的《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到现在的《举起手来》,几乎全是漫画丑化日本兵,难道吞并大半个中国的日本人只值得我们嘲笑吗?就不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吗?
从这个角度上看,今天的美国人比今天的中国人更了解今天的日本人。
其实,日本人很了解中国人。而我们不去了解日本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日本论》一书中写道:
“你们试跑到日本书坊店里去看,日本所做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多少?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社会、地理、历史,各种方面,分门别类的,有几千种。每一个月杂志上所登载讲“中国问题”的文章有几百篇。参谋部、陆军省、海军军令部、海军省、农商务省、外务省、各团体、各公司,派来中国长住调查或是旅行视察的人员,每年有几千个。单是今年出版的丛书,每册在五百也以上每部在十册以上的,总有好几种。一千页以上的大著,也有百余卷。“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功夫。……决不可淡然置之的。”
(戴季陶《日本论》第1章《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5/11996d0f495.jpg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5/11996c84e48.jpg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6/11996c8c1eb.jpg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6/11996c04bf2.jpg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6/11996d1f97e.jpg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7/11996d29aa1.jpg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7/11996c195d0.jpg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8/11996d384f6.jpg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0/28/11996c225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