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
大学人为分出等级,中学岂能落后.
上级官员要政绩,索要升学率。一个地方的升学率提高了,于是好了一批官员,素质是多年以后才能看出来的,而数据是立刻就能看出来的。
对于学校来说,没有高升学率,就没有一切,你的生源立刻枯竭!而毕业生没有素质,社会是不在意的。对于教师来说,你的高考成绩连年上不去,你这个教师就是低能。
读者你说:哪个中小学敢不抓升学率?国家、市场、上级都让你抓嘛。
外国之所以没有这种自杀式竞争,因为他们的教育较为自主自由,没有这么多婆婆干预,从而不拘一格降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其名牌学校是自己长期努力慢慢打造出来的,没有我们这样的急功近利或上级指定的“名牌”。
家长也要求学校抓升学率,家长当然很现实,什么素质,你学校给孩子一个名牌大学通知书,我宁可不要素质!所以,许多家长主动给孩子找家教,要求老师抓紧,要求学校抓紧。家长评价教师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该教师是不是严格,他教过学生考上大学的多不多;家长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自然也是一样,北京等地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河北等管理严格、升学率高的中学,是很有代表性的。
当然在一些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一些家长看孩子金贵,舍不得孩子吃苦;但是,这毕竟是少数。
学生更要求学校抓升学率,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终于明白也终于看到,学生是(也只能是)应试教育的最大拥护者,越是成绩好的同学,越看重分数。请看一例。
这是一位数学教师,姓沈,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主动来到有名的天津南开高中执教,教了不久,家长集体弹劾他,说他教学不好,他非常非常失望,但还能面对。他对记者说:“一些学生对我不满是因为我不能将题讲得很透彻,难做到滴水不漏。他们对学习的理解仅停留在如何将题目解答得完美、如何比别人多得几分,而家长眼里就只盯着学生能否考高分、能否上北大清华。我对教育的理解是不能只教会学生做题应考,还想给学生更多的东西。”“我到中学教书,也是想改变一下这个状况,让我的学生不要再像我一样,虽然考试成绩很高而其他能力却平平。”
我深深地思索过此事,一位北大数学系的高材生还讲不通高中数学吗,当然不会;这里确实有一个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的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的;教师与学生的要求与目的不一样是造成学生不满、家长愤怒的主要原因。沈老师更想给学生以能力,当他盯住学生的未来能力时,有时就可能忽视了讲题的细节,而学生则要求教师必须讲得条条清楚,不用动脑一看便知,以后在考试时一见便会,一做即对。据我观察,无论哪一个学科,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求教师讲规律练规律,能弄出点规律的教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至于这种规律到底有多大用却无人计较)所以,一心抓应试的教师能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真诚欢迎。
我也很悲哀地感觉到,教师如果注重培养未来能力,稍稍偏离了试题本身,学生就往往感到自己如坠雾中,感到教师抓不住重点讲课不透彻,从而对教师意见很大。因为学生眼睛盯住的是试题,学生一心思索的是试题,你偏离了试题本身,学生就一时反应不过来,当然对教师有意见很反感,了解这个,你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一些不满,从而放弃素质教育的幻想开始心平气和地讲题练题,练题讲题。不要过多地抱怨学生,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的要求与结果。只是学生未必意识到,他们很可能以为教师在找借口。
在南开中学教书的北大毕业生已有7名,他们都非常理解沈老师,表示自己刚教书时也曾遭遇类似经历。其中一位说:“中学教育的功利性很强,教书教得最好的就是那些会让学生应付考试的人,这个大家都需要去适应。”
中学教师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在一些乱班,你稍稍向外延伸一下补充一点素质,学生们便趁机交头接耳玩耍一番,你马上讲题目,公布答案ABCD,学生倒安静下来了,此例足以表明,在素质与试题之间,即使那些差生、那些不太看重学习的学生对试题(也就是对分数)也是心向往之的。
学校苦抓作业,教师大抓时间,学生可能意见很大,说“侵犯学生权力”云云,但是,学校或班级的升学率低,学生意见更大,对学校对教师更反感。这是学校的事实。
中小学教师做人难:抓紧了抓严了,学生目前有意见;抓不紧抓不严,学生以后有意见。
虽然说提高学生某一学科的素质更能提高学生该学科的分数,但是,学生是不可能有耐心跟着你迂回包抄的,他们渴望的是立竿见影是单刀直入,你不必争论,反正学生感觉这样心里最踏实。目前,有多少教师敢违背学生的要求?你不想在学校干了?
虽然有人说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不矛盾,但不抢时间不反复训练是不可能有较高升学率的,不信,你自己试试就明白了。
我们教师也渴望素质教育,请允许我说说自己吧,我自备藏书三千册,假如从不想素质教育,我只看一本《语文教参》就足可以了;假如从不想素质教育,我也用不着坚持写作苦练内功,我只指导学生写八股作文就可以了。但目前,我们也只能暂时放弃美好的理想,狠下心来抓应试以求高升学率;只能把一颗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灵,让它有机会再萌芽。当然还有许多学校许多教师连一颗种子也不屑或无力送给学生。
升学率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你没有置身其中时,你可能老是笑话我们学校、我们教师“你们怎么那样游泳啊,难看死了。”可当你也跳下来的时候,才发觉自己也是身不由己地用同样的姿态旋转,而且越旋越深,越旋越深。
想想吧,到底有多少人在逼迫中小学逼迫教师大抓升学率。
虽然我们也明白,这样搞下去中国未来的教育是死路一条;可是不这样搞,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一些学生现在就是死路一条;想想当年中国废除科举制时,多少秀才就自杀了发疯了,当然这种阵痛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