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
先发讲义如下: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春
故园冬去又桃红,
雾满青山舟满风。
挥手我将辞君去,
梦里逢君一般同。
夏
山城渐远荷风香,
巫峡云影正渺茫。
多情尚有江天月,
伴人随水梦里长。
故园渺渺梦还空,
前路漫漫思无穷。
秋风送君多少恨,
都付江南烟雨中。
山阴轻舟何处寻?
落雪无痕又纷纷。
爆竹声中一岁去,
梨花点点绕君门。
魏晋时的名士王子猷(王羲之之子)居山阴(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四望皎然,突然想起好友戴安道,立刻坐小船去找朋友。天亮,来到戴安道的家门口,又回去了,他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见他?”(《世说新语》)
附李白诗:1、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2、卷帘见月清兴发,疑是山阴夜中雪。
留下一份真情,你我挥手在雨中,
长长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
独行又独行,走进烟雨迷蒙。
几度雁来鱼往,几度春花秋梦,
尘封的故事何时打开久闭的心灵?
带走几多思念,你我奔波在远程,
浓浓的白云,遮不住的山岭,
离去又离去,走向明月清风。
无缘花前月下,无缘秋收春种,
美好的歌声陪伴我们来去又匆匆。
与你同行,与你同行,
一把小伞温暖着彼此的感动。
与你同行,与你同行,
玲珑的雨点敲响小伞叮咚。
与你同行,与你同行,
人生何处再与你重逢,再与你重逢。
过程
教师:歌曲《烟花三月》,主要引用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背一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教师:引用古诗词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典雅,有文采。所以,我们平时不妨多了解一点古诗词。
教师:下面找同学再背几首有关送别的诗,李白的,王维的,王昌龄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教师:本节课我们谈一谈“送别诗”这个专题。人生有合有分,有聚有离,有分离就有就依依惜别,就有无尽的思念,好,请看第一首。
故园冬去又桃红,雾满青山舟满风。
挥手我将辞君去,梦里逢君一般同。
在一个春风骀荡的季节,作者与友人分别。
提问:前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以景写情;“桃红”:桃花灿烂。青春少年的离别不知愁。古人有诗“桃李春风一杯酒”,也是写欢乐。
“雾”:表现了心情的迷茫。(正衬)“风”:吹乱了心情,风催促船走。反衬依依不舍。有一点点惆怅,但这种惆怅是轻快。
提问:此诗无一字写思念,你怎么看出来的思念的?哪一句最能表现思念?
答:最后一句,“梦里逢君一般同”。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饱满真挚,节奏明快,想象感人,一反送别诗常见的悲切,典型的唐诗风格,一看就知道是青少年时期的作品。这是上高三时,我自己写的。很明显,这首诗不太成熟,表现过于简单化,我记得我校陈友锋老师说过这样的话:“许多时候,作品没有对错之分,但有高下之别。”这首诗就有些低了。
但是,我也在进步,
再看第二首,此诗是我写于长江三峡上。写于2005年6月。
山城渐远岸风香,巫峡云影正渺茫。
多情尚有江天月,伴人随水梦里长。
教师提问:渝州是今天的哪个地方?
答:重庆。
提问:背诵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我为什么不写“重庆登舟赴三峡”,而写“渝州”呢,是为了不让你看出来是我的诗。
提问:从前两句,可否看出作者的心情?哪个词很关键?
答:“渺茫”。岸风正香,但作者的心情反而是迷茫。为什么?
提问:这首诗的风格与上一首诗一样吗?
高肖勇答:不一样,迷茫、忧伤。
提问:第二句“巫峡云影正渺茫”。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提醒:三峡是长江最美的一段,巫峡又是三峡中最美的一个,巫山云是巫峡最美的景物,唐代诗人元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神女的故事是巫峡最美的传说。这句话,一是实写,实写重庆距巫峡的路途之遥,二是表明美好事物总是那么遥远,同时表现了对人生之路的隐隐担忧。(典型的虚实结合)我平时说过:诗贵虚。什么意思,诗贵在想象。
再看第三句,
提问:作者在船上的是不是感到孤独?
有的同学说了,你孤独不孤独我怎么知道,不,诗中有,通过哪两个字表现出来的?
答:尚有(还有)。
陪伴自己的还有这江中的、天上的月亮,作者(我)越说有陪伴有月亮陪伴,其实越是写出了孤单。(反衬)
你还能举出月代表思仿的诗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意象”问题。(板书)
第四句“伴人随水梦里长”。只有这多情的月亮伴人千里,伴着长江浩荡东流,伴人进入梦乡。“梦里长”,作者在梦中又会想到什么呢,让读者去思索。
这首诗,内涵丰富,情感真挚,作者把重庆的背影、长江的风光、巫峡的美丽揉和在一起,把动人的传说、对朋友的思念、对前途的隐隐担忧、在船上的孤独感受,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在我所写的诗歌之中,这一首我是很满意的。教师诵读之“山城渐远岸风香,巫峡云影正渺茫。多情尚有江天月,伴人随水梦里长。”
(学生齐读之)
再看一首写于秋天的送别诗
故园渺渺梦还空,前路漫漫思无穷。
秋风送君多少恨,都付江南烟雨中。
“付”“附”为什么不一样?
请语文课代表史晓红回答。(未答上来,学生皆笑)
教师翻译最后二句:在秋风中送别你,心中有多少惆怅、思念、遗憾,这一切都交给了张家港的这一片烟雨迷蒙。
手法: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江南烟雨”换成“江南太阳”好不好?
绝句的第三句非常重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第三句的节奏在你不觉之间,突然加快,“两岸猿声啼不住”于是,第四句顺理成章,“轻
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第三句没有写好。
送友人除夕夜雪 有作
山阴轻舟何处寻?落雪无痕又纷纷。
爆竹声中一岁去,梨花点点绕君门。
难点:“山阴轻舟”、“山阴夜雪”。魏晋时期的大名士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在山阴居住时,(山阴就是今天的绍兴)一天夜里,看到大雪纷飞,四望皎然,一片洁白,突然他想起了好友戴安道,于是立刻去坐小船去找朋友。到了天亮,来到了戴安道的家口,又回去了,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以后,一说“山阴轻舟”、“山阴夜雪”,就是表明友谊,表示看望朋友。
大诗人李白在山东旅游时,写过多首有关“山阴”的诗,他在山东兖州曲阜写到“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卷帘见月清兴发,疑是山阴夜中雪”。李白写诗,讲究方法,他没有一个字说过“思念”,但用了“山阴轻舟”四个字却是写尽了思念。要是让我们同学去写,肯定是“轻舟泛月寻溪转,好像见你走过来。”“卷帘见月清兴发,想你想到大半夜。”
请看第一句“山阴轻舟何处寻”,表明了作者什么想法。
提问:目前的环境是怎样的?
答:雪花飘飘,四望洁白,夜色已深。
提问:作者由满地白雪想起了哪一位古人?
答:王子猷。
提问:王子猷做了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是什么?
答:夜雪访友。
提问:那么作者在第一句中表明了什么想法。
答:也想与王子猷一样,非常想见自己的朋友。怎么翻译(我多想见你,或者说你多想见我)
这首诗,第一句懂了,一切都明白了。这一年的冬天,除夕之夜,雪花静静地飘落,落雪无痕,但心中有痕,思念有痕,窗外爆竹声声,一年将尽,美丽的雪花陪伴着你。
提问:最后一句,作者把雪花比喻作什么呢?为什么。
答:梨花。同样的白色。
为什么不比喻为棉花
提问: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答:雪花更有纯洁感,更有美感,使思念更有美感。“梨花点点绕君门”,轻柔的雪花围绕着你,其实就是温馨的思念陪伴着你。
为什么用你的诗呢,李白王维王昌龄的送别诗难道不比你写的好,当然,他们比我写得好多了,但是他们已经死了,而我还没有死,同学们可以与我讨论为什么样这样写,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名人的太高,我的不高,便于大学学习。
最后总结。怎样才能写好友谊诗呢?要有真挚的情感。2、注意情景交融。春、夏、秋、冬,我特地选取了四个季节的诗,就是让大家充分理解什么是情景交融。
下边,我们练习写诗,以别离学校为题写。(十分钟)(当堂点评)
当时写诗的三班有吴娇、吴帅、毛云倩等,八班则有顾佳艺、徐超、屠娟等
教师:目前社会的的送别歌曲不太多,我写了一首歌词,请听。
《与你同行》
下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