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实录   送别诗专题(张高中2006级高一三班 八班

(2008-03-14 10:48: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送别诗 专题

               执教人   白坤峰(张高中)  

 

先发讲义如下:

 歌曲欣赏

     烟花三月         词曲陈小奇           演唱 吴涤清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春            别友人

          白坤峰(高三时)

故园冬去又桃红,

雾满青山舟满风。

挥手我将辞君去,

梦里逢君一般同。

夏            渝州别友登舟赴三峡(2005年)

 

山城渐远荷风香,

巫峡云影正渺茫。

多情尚有江天月,

伴人随水梦里长。

 秋            张家港送友之故乡

               白坤峰(2006年)

故园渺渺梦还空,

前路漫漫思无穷。

秋风送君多少恨,

都付江南烟雨中。

 冬             送友人除夕夜雪有作

                          白坤峰(2001年除夕)

山阴轻舟何处寻?

落雪无痕又纷纷。

爆竹声中一岁去,

梨花点点绕君门。

 难点:  “山阴轻舟”、“山阴夜雪”

魏晋时的名士王子猷(王羲之之子)居山阴(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四望皎然,突然想起好友戴安道,立刻坐小船去找朋友。天亮,来到戴安道的家门口,又回去了,他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见他?”(《世说新语》)

附李白诗:1、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2、卷帘见月清兴发,疑是山阴夜中雪。

 

   与你同行(送别类 歌曲)

  作词白坤峰(张高中)  作曲刘继锋(山东歌唱演员)  演唱钱丹娜(张高中)

留下一份真情,你我挥手在雨中,

长长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

独行又独行,走进烟雨迷蒙。

几度雁来鱼往,几度春花秋梦,

尘封的故事何时打开久闭的心灵?

 

带走几多思念,你我奔波在远程,

浓浓的白云,遮不住的山岭,

离去又离去,走向明月清风。

无缘花前月下,无缘秋收春种,

美好的歌声陪伴我们来去又匆匆。

 

与你同行,与你同行,

一把小伞温暖着彼此的感动。

与你同行,与你同行,

玲珑的雨点敲响小伞叮咚。

与你同行,与你同行,

人生何处再与你重逢,再与你重逢。

 

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情景交融

教师:歌曲《烟花三月》,主要引用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背一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教师:引用古诗词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典雅,有文采。所以,我们平时不妨多了解一点古诗词。

教师:下面找同学再背几首有关送别的诗,李白的,王维的,王昌龄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教师:本节课我们谈一谈“送别诗”这个专题。人生有合有分,有聚有离,有分离就有就依依惜别,就有无尽的思念,好,请看第一首。

  别友人

     (白坤峰)

故园冬去又桃红,雾满青山舟满风。

挥手我将辞君去,梦里逢君一般同。

在一个春风骀荡的季节,作者与友人分别。

   找同学读,并指导。

提问:前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以景写情;“桃红”:桃花灿烂。青春少年的离别不知愁。古人有诗“桃李春风一杯酒”,也是写欢乐。

“雾”:表现了心情的迷茫。(正衬)“风”:吹乱了心情,风催促船走。反衬依依不舍。有一点点惆怅,但这种惆怅是轻快。

提问:此诗无一字写思念,你怎么看出来的思念的?哪一句最能表现思念?

答:最后一句,“梦里逢君一般同”。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饱满真挚,节奏明快,想象感人,一反送别诗常见的悲切,典型的唐诗风格,一看就知道是青少年时期的作品。这是上高三时,我自己写的。很明显,这首诗不太成熟,表现过于简单化,我记得我校陈友锋老师说过这样的话:“许多时候,作品没有对错之分,但有高下之别。”这首诗就有些低了。

但是,我也在进步,

再看第二首,此诗是我写于长江三峡上。写于2005年6月。

  渝州别友人登舟赴三峡

         (白坤峰)

山城渐远岸风香,巫峡云影正渺茫。

多情尚有江天月,伴人随水梦里长。

教师提问:渝州是今天的哪个地方?

答:重庆。

提问:背诵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为什么不写“重庆登舟赴三峡”,而写“渝州”呢,是为了不让你看出来是我的诗。

 重庆有“山城”的美称。

提问:从前两句,可否看出作者的心情?哪个词很关键?

答:“渺茫”。岸风正香,但作者的心情反而是迷茫。为什么?

提问:这首诗的风格与上一首诗一样吗?

高肖勇答:不一样,迷茫、忧伤。

提问:第二句“巫峡云影正渺茫”。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提醒:三峡是长江最美的一段,巫峡又是三峡中最美的一个,巫山云是巫峡最美的景物,唐代诗人元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神女的故事是巫峡最美的传说。这句话,一是实写,实写重庆距巫峡的路途之遥,二是表明美好事物总是那么遥远,同时表现了对人生之路的隐隐担忧。(典型的虚实结合)我平时说过:诗贵虚。什么意思,诗贵在想象。

再看第三句,

提问:作者在船上的是不是感到孤独?

有的同学说了,你孤独不孤独我怎么知道,不,诗中有,通过哪两个字表现出来的?

答:尚有(还有)。

陪伴自己的还有这江中的、天上的月亮,作者(我)越说有陪伴有月亮陪伴,其实越是写出了孤单。(反衬)

你还能举出月代表思仿的诗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意象”问题。(板书)

第四句“伴人随水梦里长”。只有这多情的月亮伴人千里,伴着长江浩荡东流,伴人进入梦乡。“梦里长”,作者在梦中又会想到什么呢,让读者去思索。

这首诗,内涵丰富,情感真挚,作者把重庆的背影、长江的风光、巫峡的美丽揉和在一起,把动人的传说、对朋友的思念、对前途的隐隐担忧、在船上的孤独感受,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在我所写的诗歌之中,这一首我是很满意的。教师诵读之“山城渐远岸风香,巫峡云影正渺茫。多情尚有江天月,伴人随水梦里长。”

(学生齐读之)

再看一首写于秋天的送别诗

                 张家港送友之故乡 

                      白坤峰(2006年)

故园渺渺梦还空,前路漫漫思无穷。

秋风送君多少恨,都付江南烟雨中。

 教师:这一首诗与第一首相比,表现手法同样简单但是比第一首更自然流畅,典型的删繁就简,就是说,诗歌不一定用生僻字,那字大部分人都不识得。诗歌重在体会。“恨”在古代指的是“惆怅、思念、遗憾”,不能翻译成“生气”

“付”“附”为什么不一样?

请语文课代表史晓红回答。(未答上来,学生皆笑)

教师翻译最后二句:在秋风中送别你,心中有多少惆怅、思念、遗憾,这一切都交给了张家港的这一片烟雨迷蒙。

手法: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江南烟雨”换成“江南太阳”好不好?

绝句的第三句非常重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第三句的节奏在你不觉之间,突然加快,“两岸猿声啼不住”于是,第四句顺理成章,“轻  已过万重山。”三四句才是“诗仙“作品。   我的诗也一样,第三句转折要轻,要尽可能自然。“秋风送君多少恨”,一转,“都付江南烟雨中”。

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第三句没有写好。

 再看一首我写于冬天的送别诗。

送友人除夕夜雪 有作

        白坤峰

山阴轻舟何处寻?落雪无痕又纷纷。

爆竹声中一岁去,梨花点点绕君门。

 

难点:“山阴轻舟”、“山阴夜雪”。魏晋时期的大名士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在山阴居住时,(山阴就是今天的绍兴)一天夜里,看到大雪纷飞,四望皎然,一片洁白,突然他想起了好友戴安道,于是立刻去坐小船去找朋友。到了天亮,来到了戴安道的家口,又回去了,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以后,一说“山阴轻舟”、“山阴夜雪”,就是表明友谊,表示看望朋友。

大诗人李白在山东旅游时,写过多首有关“山阴”的诗,他在山东兖州曲阜写到“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卷帘见月清兴发,疑是山阴夜中雪”。李白写诗,讲究方法,他没有一个字说过“思念”,但用了“山阴轻舟”四个字却是写尽了思念。要是让我们同学去写,肯定是“轻舟泛月寻溪转,好像见你走过来。”“卷帘见月清兴发,想你想到大半夜。”

请看第一句“山阴轻舟何处寻”,表明了作者什么想法。

提问:目前的环境是怎样的?

答:雪花飘飘,四望洁白,夜色已深。

提问:作者由满地白雪想起了哪一位古人?

答:王子猷。

提问:王子猷做了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是什么?

答:夜雪访友。

提问:那么作者在第一句中表明了什么想法。

答:也想与王子猷一样,非常想见自己的朋友。怎么翻译(我多想见你,或者说你多想见我)

这首诗,第一句懂了,一切都明白了。这一年的冬天,除夕之夜,雪花静静地飘落,落雪无痕,但心中有痕,思念有痕,窗外爆竹声声,一年将尽,美丽的雪花陪伴着你。

提问:最后一句,作者把雪花比喻作什么呢?为什么。

答:梨花。同样的白色。

为什么不比喻为棉花

提问: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答:雪花更有纯洁感,更有美感,使思念更有美感。“梨花点点绕君门”,轻柔的雪花围绕着你,其实就是温馨的思念陪伴着你。

为什么用你的诗呢,李白王维王昌龄的送别诗难道不比你写的好,当然,他们比我写得好多了,但是他们已经死了,而我还没有死,同学们可以与我讨论为什么样这样写,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名人的太高,我的不高,便于大学学习。

最后总结。怎样才能写好友谊诗呢?要有真挚的情感。2、注意情景交融。春、夏、秋、冬,我特地选取了四个季节的诗,就是让大家充分理解什么是情景交融。

下边,我们练习写诗,以别离学校为题写。(十分钟)(当堂点评)

当时写诗的三班有吴娇、吴帅、毛云倩等,八班则有顾佳艺、徐超、屠娟等

 

教师:目前社会的的送别歌曲不太多,我写了一首歌词,请听。

《与你同行》

下课,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