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挫折的滋味

标签:
女儿挫折教育上海阳光杯散学式校园 |
分类: 有女还小 |
http://s7/middle/52f8cef8gab274d5d9016&690
女儿赛场画《我的故事》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各有不同。育人的方法手段也各不相同。个性化教育、赏识教育、励志教育、快乐教育、挫折教育、苦难教育……令人目不睱接。而对今天生于顺境的孩子来说,作为家长和老师如何上好挫折教育这一课,我以为是非常有意义的。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已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一帆风顺,平平安安。有的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时时刻刻托关系、说人情,努力让孩子时时优先,处处领先。其实,一个人太顺了,特别是依赖父母所赐的顺利,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让孩子从小直面挫折,经受挫折,接受挫折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当面对孩子一时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得做到平心静气,想想自己,有多少失败的经历和记忆呢?我们何妨抱有这样的心态:成则可喜,败亦无妨。本着这样的理念,对于女儿的失败和挫折,我更是多了一份耐心,少了一份苛求。
http://s16/middle/52f8cef8gab275315c6cf&690
启动仪式现场
记得上学期,也就是二年级下学期,女儿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参加全市“阳光杯”小学生绘画创意大赛、年级段语文竞赛没有得奖;没有获得校五星级好学生。尤其是没有获得校五星级好学生,让女儿深感失望。在那篇题为《散学式》的日记里,她是这样说的:
“散学式开始了,我们先听了一会儿广播,然后是江老师讲话,我目不转睛地望着江老师,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江老师在宣布获奖名单之前,先对俞骁说:“俞骁,起立,这个学期下来,你有好多次作业没签字,你的五星级学生没有了!”“徐祎苧,你也一样啊!”接着,江老师宣布了五星级学生,分别是:金名轩、江晶涵、谢优优、徐盼兮。然后,又宣布了文明礼仪之星和学习进步型学生,我得的是文明礼仪之星。
“我领到的奖品是一本较厚的本子,上面有许多彩色的小圆圈,我很喜欢。
“江老师开始发成绩报告单,我拿到报告单,急忙打开。太好了!每门功课都是优秀。可惜没得五星级。”
http://s6/middle/52f8cef8gab275597d845&690
启动仪式,照例是有关领导到会重视
女儿曾连续三个学期获得的五星级学习型好学生,所以对这次继续获奖也曾充满了希望。但这次期末考试,女儿语文考了94.5分,数学是99分,不是特别的理想。那天散学式后说好是我去接女儿的,但由于结束时间比原来的提早了一个小时。女儿等了很长时间后,打电话过来说怎么还不来接啊,说着说着竟然有点哽咽了起来。事后,我问女儿:“是不是因为没获五星级好学生而伤心啊?”虽然女儿说是因为其他同学都早早回去了,但我依然相信,如果女儿得了奖,也许不至于如此吧!
http://s3/middle/52f8cef8gab275a5c2562&690
培训现场
还有的是5月份参加全市“阳光杯”小学生绘画创意大赛的经历,也颇给女儿以教益。画画可算是女儿的强项,去年获全市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三等奖,此前在横湖小学第六届艺术节活动——美术擂台赛中,又获得校绘画比赛低段儿童画一等奖,对于画画女儿是信心满满。“这次‘阳光杯’比赛如果获金奖,就有机会到上海参观。”那天女儿回家转述这个消息时,充满了无比的期待。事实上,这次由温岭籍人士、同济大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林家阳教授出资举办的“阳光杯”小学生绘画创意大赛在小学生中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5月13日下午全市小学统一停课,共有25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比赛,然后把所有25224件作品打包送到上海参加初评,共有335件作品通过初评,有幸参加复赛,女儿也是其中之一。5月22日,复赛放在方城小学举行,上午是培训,335名同学聚焦在大教室里,认真聆听着国内外专家精彩辅导。那位德国专家说的是外语,当场由翻译人员翻译成中文,我想,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无比奇特的经历,那些场景定会长久地留在记忆之中。但在那天下午的画画比赛中,女儿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未能获奖。
http://s8/middle/52f8cef8gab275eaa9aa7&690
看,听得多认真!
这几件事,让女儿深切感受到了挫折的滋味。这些挫折和经历,一定会让女儿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克服和改正。在那篇《散学式》日记的结尾,女儿这样说:“我想:下个学期就是三年级了,我一定要加油!学习态度要好;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要主动做作业;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好。”
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砥砺。期待女儿在挫折后的奋起!
http://s9/middle/52f8cef8gab27651b8e68&690
培训现场,学生和指导老师。
(以上图片均由山阿之风于2011年5月21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