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玺:清华学子的
网吧老板之路 (连载二)
口述者/王玺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刘芬
来源:《网吧经营》
编者按:
倔强,几乎伴随了王玺的整个年轻时代,从最初倔强地放弃人们眼
中的“铁饭碗”,再倔强地投入到自己眼中的事业“开网吧”。
坚持,几乎是对王玺成为“网吧老板”后生活最好的诠释。他一如
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网吧事业,继续着与网吧相伴的日子。不管是对未来
网吧生活的期许,还是忆及过往那些与青春、与网吧有关的日子,在王
玺的眼睛里,闪烁着的始终是无限的美好。
哈勃网吧的初始期
赶在二十一世纪新纪元开张的哈勃网吧开在离我家不远的一条比较热闹的街道小巷里,而且离巷口很近。最初网吧仅仅只有12台计算机,我还清楚地记得每台电脑大概花了两千多元的价格买来,在那个时代里,温州几乎所有网吧的计算机都是从旧计算机市场淘来的,显示器也是从国外淘汰进来的那种型号,哈勃网吧最初还是用56K“猫”通过电话线来进行上网。那时的哈勃网吧内部也没有进行什么装潢,连桌子还是自己请木匠做的。
恰逢此时一个熟人念计算机专业的儿子中专毕业,于是就帮我一起来经营哈勃网吧。当时网吧都是24小时营业,所以我们二人每人12小时这样轮流来值班。由于网吧离家很近,平日吃饭都是我妈妈做好送过来,而平时网吧的卫生不是我们俩自己清理,就是我妈过来的时候一起帮忙打扫。
由于网络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还尚属新鲜的事物,那时来上网的顾客基本以学生居多,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其实有个学校离哈勃网吧还是隔得比较远的,
走路大概需要十几分钟。可是一到学校放学的时间,就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专门骑车或走路过来上网。最开始来网吧的人基本上都是上网聊天,那个时候还没有QQ,
机器性能也很差。但是一天下来,哈勃网吧的收入大概可以达到五、六百元。
2000年的时候,哈勃网吧使用的是WINDOWS98系统,而且经常死机。印象中那个时期温州很流行IRC。IRC是InternetRelay
Chat
的英文缩写,中文一般称为互联网中继聊天。IRC是一个软件,可以提供一个给大家聊天的平台,进去后里面有一些主题,能够自己开房间,可以进房间公聊,还可以找人私聊。对于那时
的我们而言,它是一个新鲜的东西,所以IRC曾经一度非常风靡。
因为IRC的异常流行,所以那阵子温州也掀起了一股看网友的风潮。另外IRC里一般都是同城人,所以经常没聊几句就会聊到“你在哪”“我去看你”之类的话题。如果网吧里有几个姿色不错的女孩,那么就会经常就会有人跑过来上网偷偷地看几眼。
不久后,网吧里有了第一款网络游戏《UO》,全称《UltimaOnline》,中文译名《网络创世纪》。这个游戏的推出在游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游戏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当时温州没有几个人会玩。由于当时我在IRC开了一个专门说英语的频道,在里面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好其中有一个朋友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UO》的人,于是我们一起就开办了一个专门推广《UO》的频道,我在《UO》界的名气应该是从这时就开始积累。

出国不成暂停网吧
哈勃网吧大概开办了半年以后,那条巷子附近的网吧也逐渐多了起来,一时间,竟然网吧丛生。自然,由于网吧之间激烈的竞争,网吧的生意大不如前,而就在此时,关于我出国去加拿大的事情也办得八九不离十了。
之前所办理的加拿大技术移民,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等待后,我出国的程序已经到了最后一步,那就是去香港面试。谁知此时我父亲的身体健康出了些状况,再加上他原来就有高血压,所以我没能去成香港参加面试。我们家从我爷爷那一代开始,到我这一代一直都是独子,由于我是家里已是三代单传的独子,到了此刻,家人已从最初的不支持我出国变成了现在的强烈反对我出国。
如果没有了家人的经济与精神支持,我就没法再想出国的事了。其实香港那边的面试我仍一直拖着,直到先后拖了三次,家里还是坚决不同意让我去面试,我就只好无奈地放弃了。与此同时,我索性负气把生意不景气的哈勃网吧给关掉了。
网吧的《UO》时代
此时已经是2001年10月,无奈而迷茫的我又开始进入终日无所事事的状态,于是和一些玩家经常跑去别人的网吧玩《UO》,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寻找快感和寄托。那时的我在温州的《UO》界已小有名气,所以无论是在网络中还是现实里,都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经常在一起玩《UO》的玩家。
那个时期,正是《UO》在温州最风靡的时代。在网吧里上网的顾客,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玩《UO》。在《UO》里我开了一个工会,是服务器里最厉害的工会,于是很多温州的玩家都加了进来。不久,这些玩家都建议道:“你干嘛不把你自己的网吧开起来,你开起来我们一起去你那里玩。”其实我心里一直都想把哈勃网吧再开起来,因为那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也是我创业的基点。听到建议后,我很快便为哈勃网吧去找地方了。我找了一个离市区有点远的居民区,房子比之前巷口的面积大了很多,足足两层楼的空间。在哈勃网吧开办初期,因为许多玩家玩《UO》对电脑的性能要求比较高,所以我就特地以每台电脑四、五千元的价格,新买了12台电脑,仅仅只是摆放在一层,专供玩《UO》的玩家使用。
哈勃网吧那时的电脑终端为24台,机器不仅配备了一流的配置,还在电信局申请了双通道的,再加上我在《UO》界的名气,所以当时很多玩家都从很远的地方开车过来到这里,或者慕名而来哈勃网吧玩《UO》。那个时期网吧非常流行包机,经常到了下午就没有了机位,甚至有些熟客都是一台机子一包就是好几个月。不但如此,还经常有人打电话询问哈勃网吧还有没有机器可以包机。由于玩《UO》对网络要求很高,而2001年的温州使用的是电话线拨号上网,网速很慢,只要开一个网页,《UO》就会卡住。哈勃网吧经常会发生一旦有顾客上网开网页,那么《UO》就会卡住,于是所有的玩家就会夸张地叫起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网吧里索性开始禁止开网页。
不久后,温州电信推出了一个新的网络传输DDN,比之前的拨号好了很多,但是价钱昂贵。犹豫再三,最终我还是下了狠心抢先在网吧里使用了DDN,买了时下最好的设备,当时光买设备就花了5万元左右,至今我仍记得是CISCO品牌的设备,也一直被我保存着。
前几年还有一个专门回收网络旧设备的人要花800元来收购,但是我最终还是没卖,就当是留给自己当作纪念。大概过了半年,电信紧接着又推出ADSL了。我只能感慨网络的变化真是飞一般的快速。当时开ADSL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如果要开通ADSL,光申请和开办都要花一大笔钱,而且那个“猫”也很贵。后来附近有家网吧申请到了,导致我网吧的玩家玩《UO》,只要一碰到那家网吧的玩家就死。于是我也想改用ADSL,可是家人都反对说:“装DDN还有买电脑都花了这么多钱了,本还没收回来,又要弄什么ADSL,这些东西根本就搞不清楚,可能再过一段时间电信又推出别的新东西。”我仔细想了想,认为电信他们可能对网络的标准尚未成熟,想等过一阵再说,所以就没有去开通ADSL。就这样,几个月后,我网吧里原来那些玩《UO》的玩家都跑掉了。那个《UO》风靡的时期,很多网吧争的都是这批玩家,网吧要想赢得他们,不仅需要网速快,还需要机器好,然而这些不断推陈出新的东西太耗费资金,在争夺之中让我们每个网吧老板都感觉很累。
随后我开始改变经营策略,我尝试发展有一般上网需求的顾客,只要哈勃网吧生意过得去就行,至少不需要为了争夺而导致太累,而且追赶网速和机器配置的脚步根本无法跟上。因为只要附近新开一家网吧,它的配置和各方面的硬件肯定都是最好的,这个时候有历史的网吧则不可能推倒了重来。
我为哈勃网吧再次选址
一直到了2003年年初,由于2002年末北京“蓝极速事件”的恶性事件发生,一系列关于网吧的相关政策出台后,通告温州所有网吧都要搬。政策规定网吧电脑终端至少为40台,这样网吧便可以不搬。如果网吧的电脑不足40台,就必须搬离,并且搬至新址后电脑终端必达到60台;或者网吧现有的场地能够达到扩张到40台额面积,同时网吧的要实现平均每台电脑达到2平米面积以上,而且网吧经营的房子必须是营业用房,还得离开学校直线距离200米以外。那个时期网吧的主管单也从最早的电信、之前的公安变成了文化局。可以说2003年的温州网吧业进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搬迁行动,95%以上的网吧都搬离了再重新选址。哈勃网吧当时的电脑终端为24台,由于没有达到标准,也成为了搬迁队伍中的一员。
因为当时温州租金不贵的营业也不是很多,几乎都在一些住宅小区找,当时有很多网吧都往交通枢纽,像汽车站、火车站附近的小区搬迁。哈勃网吧也开办在了一个离温州火车站很近的小区里。
我与哈勃网吧情感九年
经过2003年网吧的新一轮整改与规范后,温州的网吧行业逐渐变得规范、统一起来,同时04、05、06这三年成为了温州网吧行业最繁荣的年代。那个时候网吧不管开在哪里,生意都是红火的,网吧都是盈利的。那时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发,开网吧。”哈勃网吧也凭借着网吧淘金的最好时期,和我一起见证并度过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时光。一直到现在,哈勃网吧仍然在温州火车站附近的那个小区里,网吧面积总共为200平方米,可是电脑终端却仍然没有很大的变化,维持在70台左右,也许对于现在动辄上千台的规模来
讲,哈勃网吧或许会显得那么不入流,但是它就如同我一样,朴素、简单、诚信、不奢华……
我很早之前就想过给哈勃网吧扩张,可是由于哈勃网吧所占用的这个房子是自己买下来的,搬到别处也不划算,而隔壁的房间一直有人长期租着,所以一直没扩张成功。其实温州这边的网吧开个100多台的规模是最合适的,因为网吧太小没什么赚头,太大却又很难经营。所以去年我又和别人一起投资开了家新的网吧。那时有个有钱的亲戚也想开网吧,打算拉我入伙,刚开始我一直没答应,心里还盘算着给哈勃网吧扩张,后来她去找了房子让我去看。看后我觉得比较满意,于是几个合伙人一起投资了200多万,精心打造了拥有168台高端电脑的阿里巴巴网吧。哈勃网吧的生意一直都经营得很不错,从2003年起一直生长在这里,积累了许多人脉和客源。哈勃和我在一起快十年的光景了,网吧也有跟了我好些年的员工,大家都有了稳固的感情,我跟四个员工的感情已经像一家人一般的温馨。所以哈勃网吧可能被这种感情渲染,营造出来的也是如同家一般温馨的场所了。
网管和服务员是两夫妻,他们也是看着哈勃网吧成长的,对哈勃有很深的感情,我也很信任他们,所以我对网吧几乎是无为而治,而他们俩的薪水与同类网吧的员工相比较要略高。同时,我也制定了一套激励机制,让他们的奖金跟网吧的营业额挂钩。看到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一起努力成长的感觉真的感觉很欣慰,也很满足。
从创业那天算起,哈勃网吧陪伴着自己已经快十年的岁月了,他就像是我自己带大的孩子一样。我想用一句俗语来表达我的情感,这个我养了将近十年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我割舍不下的心头肉。在这九年的流金岁月里,我们都一如既往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后记
现今,王玺依然难以忘怀年轻时清华求学的那段记忆,他也仍然难以割舍开网吧这份感兴趣的事业。如今,王玺的网吧岁月仍在继续,哈勃网吧也仍在网吧行业的浩瀚中努力行进。这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般:作为一个微小的生命体,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已。(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