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橄榄树下的情人》——

(2013-10-25 16:23:30)
标签:

杂谈

情人

橄榄

树下

影评

分类: 影事
镜头实在是太模糊了。一部电影看完,也没搞清楚塔赫莉到底长啥样。所以结尾那两个移动的朦胧小点,究竟预示了怎样的结局,就更不甚了了。估计导演也是不想我们知道,才故意把镜头拉得如此长吧。然而关键的问题是,剧中我们自始至终看不出少女的态度,所以结局其实是难以想象的:爱只是因为爱;不爱却有无数种可能的理由。
电影表现手法很独特。导演把一段简单的青春恋情嵌入一个不知名的拍摄场景中,看得人思绪游离。看完了,却发现非常的值得回味。还有,往常一部电影看完,我们总会对男女主人公有个大概的看法或者类似于倾向性的感觉,比如喜欢或者不喜欢,欣赏或者憎恶。但这好像不太能适用于这部影片。即我们很难对剧中的男女主角形成某种确定的很个人性的看法。(这话很不通啊。不晓得怎么表述才好)。
塔赫莉正如侯赛因向默罕默德描述的,是一个文雅而正派的少女形象,有点固执寡言。我想她留给观众的印象跟她给侯赛因的印象没什么不同——端着书手托着腮,望去贞静清纯。但也跟伊斯兰教国家大多数的少女形象没什么区别,并不容易一望而知。整个影片中,除了剧中导演默罕默德给她所饰演的角色的那几句重复的台词外,她的台词简直寥寥,性格特征全自她的动作和行为得来。至于侯赛因,他最初表现出来的是在陌生人眼中很正常的木讷呆钝,我以为他确实“脑袋是空的”,尤其跟希瓦太太在路上那一段,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不自知。当然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他的职业自卑感。我是直到他跟默罕默德在车上的后半段对话才对他有了一点点感觉。然而还是觉得:浅陋,固执,认真,认真到较真——我知道这不算缺点,但有时候会让人烦。很烦。比如起床那段。且还是不自知。但我后来有点能够正视他了:“……我没念过书,所以我要找个受过教育的人。……如果我们两个都是文盲,生活无法想象。……我觉得,如果地主嫁地主,富人嫁富人,文盲嫁文盲的话,那就完蛋了。最好是,读书人娶文盲,富人娶穷人,没家园的人嫁给地主,那样大家互相帮助,我觉得比较好。如果两个人结婚了,死的时候有两间房,那么他们不能头在一间,脚在另一间……”真是单纯美好的婚姻理想,有着农业伦理思想的简单质朴。默罕默德也给他逗笑了:“确实,他们真的办不到。”可是,他随口就给出了富人安排多余财富的最简单的办法:“他们可以住一间,出租一间吧”。侯赛因认同地,难过地,低下了头。这个时候你看着,不觉得他可笑,而是,觉得他是真正天真得可爱。还有后来在排演间隙他向少女倾诉的那一段,琐碎而庸常,不高远,却非常的打动人。
因为对那个国家文化的陌生,我始终没能明白排演中塔赫莉为什么固执的不肯加“先生”这个称谓。这跟他们的文化有什么关系吗,还是基于她对侯赛因本人的一个态度。我很疑惑。结局也因此而更迷离难测。
影片还有一个名字叫《穿越橄榄树林》,可看来看去也只看到晃动的绿蒙蒙的树影,橄榄树长什么样儿,也还是不得其究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