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
(2014-05-13 12:04:28)
标签:
杂谈天赋兵临城下苏联影事 |
分类: 书及其他 |
是通过蒋勋说唐诗知道了王鼎钧和他的《左心房漩涡》。急匆匆买来看了,也不觉好到怎样,抒情的成分重了些,稍有些轻软,不够劲道。台湾文学好多都这样,流于柔媚。不晓得怎么也会有经久赞誉,也会隔海流传。——我不是指《左》。《左》要比它同时期的好多国内作品都刚硬,只是没有超过我的预期让我有点小小失望。
虽如此,还是又买了《碎琉璃》,因为恐怕是所知有限所得就片面的缘故。看了,却发现还没有《左》的分量。虽然到《青纱帐》、《敌人的朋友》、《哭屋》要比前面好很多。百度一下,原来是先有《碎》然后才有《左》,于是擅下定论,作者文字上的成长也应该是读者阅读的顺序,倒着来就感觉很不妥,或者就只读作者成熟期的作品也可以。
但接下来看王小波的《人为什么活着》时又发现,写文章完全是一种天赋。后天努力当然可以弥补先天不足,但毕竟有限,天赋高的人要轻松省劲得多。这于作者读者都相宜。于是又想起前段时间看讲述二战时期苏联对抗纳粹德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兵临城下》中,丹尼洛夫对瓦西里说的一段话,“……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可得的东西……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也是有贫有富,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这不算我喜欢的那类电影。却也意外的好看。这段话,可谓经典。是的,这世界没有平等,即使是苏联的世界……作为人,天赋的不平等几乎导致了后天的一切局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