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
(2012-10-09 13:14:08)
标签:
杂谈水域江南西厢寒山寺 |
分类: 踏水留痕 |
江南是我神往了很久的地方。没想到竟能成行,更没想到我眼见的江南和我脑海中的江南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更更没想到的是一路行来会如此的失落和如此的辛劳困顿。
怎么说呢,这一路行来,虽不能说江南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样子,差距也还是蛮大的。来回共六天,走了主要有上海无锡南京苏州杭州五个城市,所以有一大半时间是耗在路上了。去的景点也颇多,不过感觉特别的几乎没有。这世界于我应该是非常陌生的,然而这陌生是多么容易被厌倦啊。那些文字中看来美不胜收的名胜经两眼看来都没什么稀奇。就连我无比期待的给无数文人墨客吟咏了数千年的西湖,而且据说是最美的晨湖,在清晨六点看来发现也不过如此。不见三秋桂子,更无十里荷花,钓叟倒是很有几个,莲娃却遍寻不着。而苏堤原来是柏油路,这简直让人看得心惊。还有西湖十景之三潭映月,远看不过是浅浅浮出水面的三个形状仿佛的圆形塔尖。如果说三潭映月是要在月色皎皎的夜晚听笛静赏才有味,那花港观鱼可真的是乏善可陈,实在记无可记。我这幻灭感活像看多了琼瑶小说的痴呆女生沦落进了现实世间功利的爱情中般半天回不过神来,简直有些怀疑文字的效用了。
嗯,既然说到了湖那么也就顺便说说太湖。太湖也是出发前期待中一景,因为从小听惯了《太湖美》,总想着有朝一日能亲眼见识一下到底有什么值得歌之咏之的地方。身临其境不能说大失所望,因为太湖远望确实浩渺迷蒙柔媚可观,然而近看却不那么如人意了。湖水也未免太浓稠浑浊了——如果湖水也是可以作为水之一种来考量的话,我不知道是局部水域如此还是整个太湖都稠得像一锅汤似的;而且绿得可疑,也不知那样的绿汤——我觉得只能用汤来形容——是怎么形成的。不过太湖石天然混成拙皱活泼,用来堆叠假山确实玲珑精巧,基本都不需多假人力。唉,造物是神奇的,是人把一切给搞糟了。
也可能这都是我自己心绪使然——心中没有诗意看什么都无趣。但还是难免怀疑自己是否一直以来都只是叶公好龙,我向往经年的江南只不过是流淌在诗书古词里的文字,是既可残荷听雨,又有蕉叶潇潇的写意的梦而已,而非今天我眼见的游人如织的繁华都市。但我想更多的原因可能在于一切都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惊鸿一瞥间连有个大概印象都不够,更何谈真正用心领略,所以也就完全不够格评价。但此记本不为评价,不过是给所过的日子留影,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但江南的气候却是真的好,也可能这个季节正是南方比较宜人的时候,太阳正在赤道以南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移动,天气非常的好,无论晴雨空气都温润舒适,让人不禁心生恋恋——能长居此地确是有福啊,即使是梅雨季节也不过一把油纸伞就足矣。而南方的林木则比想象中更挺拔放达,除了松树长的比较扩张仿佛不胜其热的样子,一般的树都高大茂盛枝繁叶密,欣欣然一派生机。而我又实在是太喜欢竹和树了,相见即是一种不知如何表达的钟爱与喜悦。在木渎的严家花园看着广玉兰肥硕的叶子闻到桂花树浓重的香气,忍不住就各摘了片叶子藏起来,到得家来嗅嗅,还是很有味道。小心的夹在书页里——也算是不负此行了。(说到严家花园,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我们看《牡丹亭》、《西厢记》,总以为古时小姐的“后花园”是一个寥廓博大的所在,但就我所见的几处古人遗下的私家花园看来——当然我的所见非常有限——所谓的“后花园”美倒大抵是美的,但都不过是具体而微的小小一方天地,根本看不出想象中的姹紫嫣红开遍如何付与断井颓垣的苍凉,不胜诧异)。
此行相对有感觉的地方是苏州的寒山寺和京杭大运河,导游对此地的讲解也比较到位(对了,这个得特别交代一下,我们的导游是个年龄不算很轻的年轻人,幽默而仗义,能背《江南好》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健步,不讲解的时候爱煲长长的电话粥——给不同的女人。有职业的倦怠感)。虽然寒山已远,而张继当年客船听钟的那口钟也早已经东渡日本了,但寒山寺的钟声却远胜当年持续不断的频繁响起。也许游客的宗教信仰就体现在这里——不为听钟只为敲嘛。苏州确实是我相对喜欢的地方,建筑简娟秀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道路纤细,河叉纵横,很有水乡的韵味。坐船夜游运河聆昆曲弹词听吴侬软语确是美好享受。但京杭大运河水质污染好像也挺严重,水是浅浅的灰黑色,听说整个苏州城的废水都排入其中了,想来千年人力不敌一夕糟蹋。乌镇则跟《似水年华》中的深幽清寂大相径庭,看来电视剧确实是做来骗人的。现实中看来古老的地方破旧,新添的东西都牵强。而且人实在是太多了。大概也实在是去的太不逢时了。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给我的感觉要比北京好上很多,道旁的行道树基本都是法国梧桐,长得很见个性,株株都是那种“院内一梧桐,枝杈分西东。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形象,而梧桐本身好像倒跟此诗很有区别。中山陵树木蓊郁阴凉宁静,确是风水宝地,人生一世能够死于斯葬于斯地,那死亡也该是一件值得向往的事情了,并且也可以算是“生得不徒然”了。中山陵我本想好好走走,其实每一地我都想好好走走好好感受,奈何大家志不在此,且导游和时间也都不允许。
秦淮夜色也不错,晚云低垂,烟波画船,然而我并没能够尽情欣赏,只能留待下次了——如果还有下次的话。然而此后基本是我一个人自由行动了,故后面的行程还算愉快。
杭州的宋城我一个人走得很悠游,我自觉为人还算随和并不是走哪儿都坚守自我不从大流的人,但跟一些只对打游戏和拍照有热情的同伴出游还是很考验耐心的事,道不同实在是不可与谋的,无奈只好一个人走。本来是很怕走丢的,因为当时天又近黑了。但用心走起来我发现认路其实也没那么难,只需心存旁骛留心两旁的标志性建筑就可以了,比较绕的地方则可以跟着导游保证不掉队就可保平安无事了。我是凡事不很经心不以为意大而化之的人,所以记路于我是一大难题。其实正如儿子所说,以后的路我完全可以一个人走。虽然这之前的一切我一句都没有跟儿子提起。这是这一次不愉快的旅途给我的回报,凡事正负相倚,也可算是一大收获。
上海我则只注意到高楼压顶霓虹照眼和韩寒所说的8000元一块铁皮的高速路标,在我是很想见识一下林语堂、张爱玲等名家笔下经常会提及的“水门汀”是一个什么设施。当然无从得见。因为我们除了在车上就是在游船上或者是在宾馆里。不过估计现在这个东西也未必有了,也许只是一个遗留在书页中的名词罢了。然而上海曾经有张爱玲,现在有韩寒,毫无疑问仍是值得蹉跎一生的地方。
其他的,其他基本就一掠而过没什么感觉了。下车后一股冷风扑面,才是总算善终。只是这一路几度拆散鸳鸯让我心甚不安,其实我不是强势的人,做得决绝只是由于很火。所以绝对没有下次了。而且我总算是坐过飞机了,这在很多人听来很可笑,但事实毕竟如此。高度感确实让人眩晕,虽然两脚悬空,不够踏实,但可以俯瞰众生,想象脚下正有人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