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上看书(五)

(2012-06-22 11:45:33)
标签:

杂谈

中人

宋词

陈忠实

书评

分类: 书及其他

一、寻找自己的句子

不小心翻到陈忠实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题目很让人惊喜——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都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吧,热切的看下去,原来是写《白鹿原》的写作经过。文字平实浅显,粗略的浏览一过,没什么特别的收获,虽然很期待。

小说我现在看得少了,《白鹿原》也没有看过,据此看来应该不错,等哪天有空了搜来看看。据作者说来,小说不完全是想象的产物,得有生活原型,然后再创造,但估计也不是所有作家都这样。然而自己的句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倒没怎么说。

 

二、蒋勋之讲

又翻到蒋勋的《生活十讲》,但网上只有前三讲,后面都看不到,不过感觉没什么好,是讲现实世界中人怎样生活和该怎样生活,这个年轻人看看应该很有益,年轻人多读多看总是有益的,好的东西都该早点知道。于我则有些晚了,知不知道都无所谓了。唉,这世界的好,我知道得太晚;这世界很多的事情,我都知道得太晚。

一连串的跳出的还有《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说唐诗》和《蒋勋说宋词》,很惊喜,但网上都是部分,很是遗憾,红楼倒是泛泛,新鲜的也有,不多,记得其中关于红楼的白描拓展到侯孝贤的电影。蒋勋常拿电影和音乐来诠释文字,类比很多,见解独到,真是在边看边点头。

 

三、唐之诗

唐诗讲得特别好,由陈子昂开端讲到唐诗恢弘开阔的境界及至唐人和宇宙的对话——在自负又孤独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里自我完成。李商隐的诗着重讲意象,讲如“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般的低迷的自我情怀,文学院的教授可能都是这个讲法,但这于我很新奇。李白的《长干行》则从诗的画面感谈起,很到位,很有味。同时谈到作为人,作为诗人的李杜之不同,很贴切。

所有这些里最关键的,是蒋勋是从一个读者一个受众的角度来谈诗,而不是从传道的意义上来教你如何理解诗及诗人。真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四、关乎宋词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对记忆经验的扩展与普及,“肯爱千金轻一笑”的质问,“心长焰短”的低回,讲宋词不可能不讲到苏轼,苏轼也许太庞杂,但也太有趣,因其“平淡天真”——这四字真是好——用它来形容苏轼。由苏轼的《蝶恋花》讲到逾越的烦恼,整个一代宋词,其实讲的就是生命的经验,人生的牢骚、愉悦悲凉茫然与无奈。文人的幸运在于其内心深情有所寄居,命运再怎么落魄在他们都可以是落拓,不会沮丧不期。

柳永的可爱不在于“青春都一晌”,“且去浅斟低唱”,而在于他不把“浅斟低唱”看得重于科举浮名,在那样一个程朱理学的时代他不认同乃至蔑视主流价值观。当然,他能在中而不取的科举中证明自己,也还是因为那是一个没有身份证的时代,一个另类可以存在的时代,也因为那个时代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认定还没有所谓的“成功”,或者说,那个时代对“成功”的定义还不是那么口径一致。

 

之前看过蒋勋的《孤独六讲》,记得很好,但除了好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唉,这也是我现在读书的共通收获——没有收获就是我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偶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