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缺《再说东昌路》

(2022-06-03 12:15:28)
标签:

东昌路

陆家嘴

田度新村

东宁路

陆家渡路桥

分类: 人在旅途
补缺《再说东昌路》
 
在群里看了朋友推送“我的小名叫化车”写的“再说东昌路”,感到十分亲切,字里行间一股市井气扑面而来,并因此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
笔者虽然不居住在东昌路,但作为一个浦东人,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曾多次到过、驻足过东昌路,看文如同重返,如临其境。然而尽管我非常认真地在字里行间寻找一个自己熟悉并到过的地方,遗憾的是没有如愿。透过历史烟尘,往事并不如烟,相反却清晰浮在眼前,因而有了补缺的念想。
在东昌路南市范里西侧,有一幢平房,白墙黑瓦,与边上浦东地区少有的新式建筑市范里“一高一矮、一洋一土”,相映成趣,因此特征非常明显,这就是“上海东方家具厂门市部”。上海东方家具厂的前身是一家私营家具厂,名为“范忠记木器厂”,公私合营后,家父是东方家具厂的私方经理。这家位于东昌路繁华地段的家具店是东昌路上唯一的一家家具店,而那个年代,浦东地区家具店也是十分少见的。店里供应的家具主要是当年流行的主流家具,如捷克式、调羹脚等。但店里两样产品很有特色,其生产的红漆脚桶、马桶因是用铜箍箍就,质量很高且适合市民消费爱好,十分畅销,不少浦西老城厢市民也常前来求购。每次过路,我都会在店的门口驻足,偶尔也进去看看。
家具厂门市在东昌路,工厂就在比邻东昌路的启新路上。我印象中,厂的旧址就在如今浦城路、商城路交叉口,菊园小区对面、菊园实验学校及变电所的位置。
少年时代,放学回家,若遇下雨,母亲便会嘱咐我给在厂里上班的父亲及在同一厂里工作的大哥送雨伞。于是,我从浦东大道南侧其昌栈大街开始,沿着栖霞路,经铁地桥(现栖霞路、崂山路交叉口以西地区),东昌中学一直往西,在浦南中学附近穿过浦东南路,再沿东宁路往西,经过田度新村,记得在新村围墙外有一小片农田,杂乱无章的蔬菜丛里,竖立着高大的石人石马,远远看去,古朴且充满沧桑感,这里应该是一个墓园。直到成年后才知道,它原来是历史文化名人、明代四川左布政使陆深家族的祖茔,现在闻名世界的陆家嘴就是因其家族居住于此得名。少年时经过这里一般都是加快步伐,匆匆而过,到达善堂路才松一口气,然后转弯往南,穿过东昌路,经冰厂田幼儿园,到达陆家渡路。在这里要过一座木桥,下了桥堍,便是启新路,路西就是上海东方家具厂。我叩开门房间的门,把伞递给门卫,记得门卫两人,一老一少,老的认识我,接过伞,对年轻的说:“把伞交给范师傅”。当时,因为父亲和大哥都在一个厂工作,年轻的那一位不知道交给哪一位“范师傅”。年纪大的便会说一句“伊是东家呃小伲子”,于是年轻人朝我看一眼,便不再言语。完成了送伞任务,我便沿来路打道回家。因为印象最深的是陆家渡路木桥和桥下滔滔不绝的河水,因此常常在此驻足。
文化大革命开始,父亲在厂里受到冲击,其中一、二个曾经是父亲的徒弟最为起劲,父亲的处境艰难。而父亲曾经不经意地跟我说过,这两个徒弟不好学习技术,喜欢弄弄小聪明。有时下班后造反队突然召开批斗大会,不管斗厂长还是斗书记,父亲总是有份。一向为人和善、性格却十分坚毅的父亲明显消瘦、精神疲惫,为此全家十分担心,也惶惶不安。每每遇到父亲本应到家而没有到的日子,母亲就让我去工厂附近等候父亲及大哥,然后一起回家,因为我是当时家里唯一一个未成年人,可能因此不会受到刁难罢了。现在已无法记住究竟是多少次忐忑不安的去启新路,以致于心中影响深刻且难以拂去。
记得最后一次去工厂,是因为自己要去贵州省紫云县上山下乡,因父亲连续多年仅仅领取生活费,工资都扣在厂里,家中囊中羞涩,实在难以在短时间里为儿子准备行李,哪怕是最简单的行李。情急之中,我的班主任,我的恩师,一位后来沪上颇有成就和名气的教育家,来家里看我,了解情况后,对束手无策的父母说:“我去厂里找领导商量,应该有办法解决”。在父母的惊愕中,老师说到做到,让我带路,老师和学生一高一矮,沿着栖霞路、穿过浦东南路,沿着东宁路、善堂路、穿过.......,在陆家渡路桥上,我指指前方怯生生的说,厂就在那里。老师让我在桥上等他,然后下桥直奔工厂而去,高硕的身材,一件蓝色中山装棉衣、脖子上的棕色围巾,蓝色棉帽在人群中分外显眼。
早春三月的风从远处的黄浦江上吹来,河里掀起连绵不断的波澜,河水拍着河岸,干枯的水草在风中摇曳,我的心一片茫然。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天快黑了,班主任老师脸色十分难看的走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实在难以交流,不可思议,不过总算还是解决了,谁敢抵抗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不说了,你回家去后和父母说,明天早上去厂里办手续。如果有困难,你马上跟我说。说着,他拉着我的手再三嘱咐:哪怕行李再简单,也不要埋怨家里,家里也不容易,自己好好去闯吧。说完,老师挥挥手,让我先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眼,50多年过去了。期间我和启新路的工厂还有过一次交集,70年代中期,我在紫云乡镇中学任教,组织上发展我入党,县委有部门发函到父亲工厂进行政审,前后共发过二、三次函,却始终石沉大海,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如今,东昌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家具厂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但东方家具厂门市部那模样,陆家渡路上那桥、那水,却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