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尘终慕蛊
尘终慕蛊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347
  • 关注人气:2,0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郎中”也能治急症。

(2012-12-18 23:53:24)
标签:

赖清辉

慢郎中

中医急救

健康

杂谈

分类: 医者心(杏林漫话)

⊙赖清辉 “慢郎中”也能治急症。

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似乎是不折不扣的慢郎中,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急症。其实,这种看法是对中医的一种误解。所谓“慢郎中”是指中医看病过程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来获取病史,这个过程需要一一道来,诊断时间肯定会比较长,所以被冠以“慢”字。但慢工出巧匠,惟其慢,病人得以尽情倾诉,压力得以充分缓解,病史得以充分掌握,更利于医生诊断。因此,四诊过程也是准治疗过程,当病人说出了不可说出的话,了解了本不清楚的病,掌握了如何治疗的内容,其病已衰其大半也。所以,一个字,正是一种身心治疗的过程,而非专指治疗慢性病的医生。

对于一般的急重病,与西医现代医学相比,虽然中医药在急诊急救方面的作为可能还鲜为人知,但从中医的发展史来看,中医治疗急症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当时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个广泛流传在中医界的急病治疗原则就是在《黄帝内经》中确立的。其实,中医学术的发展就是以治疗急症为突破口的,中医急救一直很有特色,内容也很丰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历代医家总结的一些方剂如小柴胡汤、桂枝汤、承气类方、生脉散、银翘散等都是治疗急症的有效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的使用。虽然现在很多临床急症还是以现代医学的救治为主,但是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证明了中医急救具有很多优势可言。

 

一是急救手段多。针灸、推拿、刮痧、外敷、薰洗等方法治疗疼痛、休克、外伤等急性病症,疗效不错。比如对晕厥患者按压人中,耳尖、少商穴针刺放血治疗高热、扁桃体肿大,参附针治疗心力衰竭、休克等,对一些不会致命的急症,如哮喘和腹痛等,采用针灸和中药均可解决。

 

中药急救方剂则更多,比如:用于发热病人的清开灵,用于失血过多的独参汤、用于急性胃肠道感染和腹泻的行军散等;醒脑静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云南白药可治疗消化道出血等等;中风早期服用安宫牛黄丸,胸闷、胸痛含服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丹等,对于这些常识很多老病号早已耳熟能详,而很多中成药也早已成为医生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时掌握的得心应手的药物,在急诊医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是缩短疗程、毒副作用小。在减少疾病治疗后带来的后遗症、并发症和毒副作用等方面上,中医药的效果历来都是有口皆碑的。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痊愈是人体与致病因素抗争的结果,即正邪交争过程,正气盛则病程短而痊愈快;正气虚或邪气实则病程延长。所以,对于因致病因素强即邪气实的重病患者,可用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而对正气虚者应以中药扶正为主,助机体抗邪于外的同时亦助机体修复至正常状态。

 

三是整体疗效好。中医药个体化辨证论治,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以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在2003年举国抗击非典之战中,中医药的突出作用和独特优势更是有目共睹。同时,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预防季节性、地方性传染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呼吸道疾病的季节性预防、对传染病高危人群的干预以及灾后防疫等方面,在古籍文献当中有着大量的记载和可资借鉴的技术方法,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是价格较低廉。中医药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在降低卫生应急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大锅汤的大范围口服、中药外用药以及各类外治疗法的普遍使用,在防控传染病疫情、救灾过程中的群体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正骨、针灸等中医急救技术也在多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医康复技术方法在伤员康复中的显著优势也被广泛认可。这些中医药技术费用低廉、疗效确切。

   
对此,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中医的发展是以治疗急症为突破口的,而且中医在某些方面的急救手段这么了得,为什么目前即使是在中医院,中医药在急诊的临床应用上所占的比例远远落后于西医?其实,因为目前与中医急救相关的法规还没有具体出台,在临床上还比较难界定相关的医疗效果,这必然使中医药在急救中的应用受到影响,而因为受到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问题的困扰,造成医生在中医急诊医疗的实施中感到没有安全感,同时出现害怕承担医疗风险等等的心理。因此,现在很多西医师基本不用中医药来抢救病人,甚至不少中医师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西药保险”、“中药点缀”的思想。

 

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中医急诊学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以中药汤剂和针灸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而是以中医急诊学理论为主体,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原则,吸取现代急诊医学之所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新兴医学。现代中医在治疗急性中风、肾病综合征外感发热、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症、烧伤、多脏器衰竭等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突出地反映在提高了临床疗效,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应急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目前,临床急诊对中药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在休克、昏迷、大出血、急性疼痛、急性中毒、急性心、脑、肺、肝、肾衰竭,心、脑、肺、肾复苏方面可供应用的成药却比较少。急诊中药的应用主要还是以注射剂及成药丸、散、片剂为主,中药煎剂仍然比较少用。所以,为适应临床急症需要,中药剂型的改革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多剂型、多途径给药,中药注射剂、气雾剂、口服液、速效溶剂、栓剂、舌下含服、中药灌肠等新剂型、新疗法,使得中药的疗效变得更加可靠、安全,使用更方便,为中医急症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此时如能促进相关中医法规的出台,中医药在急诊治疗中将能更有所作为。

  总的来说,中医急救使医生和患者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只要选择合理,综合应用,就肯定能优化临床抢救方案,提高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直至取得最佳效果。据学者研究证实,目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比单纯用西医治疗疾病,能提高30%左右的疗效。现在很多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手段上互相渗透,在我国,很多在国际上知名专家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手段,均获得很好的疗效。

 

临床急诊常用的特色中药:

  复方丹参滴丸、气雾剂、注射液:多用于心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急救,以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脑梗塞。

  安宫牛黄丸:在此丸药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醒脑静注射液具有芳香开窍、醒神止痉、清热解毒等作用,是治疗中风、癫痫、高热、高血压脑病、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急性乙醇中毒等的急救药物。

  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抗休克等作用,且在改善血压、改善末梢循环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效果。静脉注射药物因药液可直接注入血液,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麝香保心丸:急救时具有缓解血管痉挛,扩张冠脉的特性,直接缓解心肌缺血和迅速控制心绞痛症状。相比硝酸酯类药物,起效时间和缓解率近似,且不良反应少、禁忌症少、不出现耐药情况。

  速效救心丸(丹):增加冠脉血流量,迅速缓解心绞痛,用于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对绝大多数患者能在210分钟内起作用。

  云南白药:在急诊常用于大咯血和消化道出血时,疗效较确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