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骨量银行”出现透支的内幕。

(2012-11-07 20:35:12)
标签:

赖清辉

骨质疏松症

骨量银行

补钙误区

健康

分类: 医视觉(临床E线)

⊙赖清辉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起将每年的10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被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揭开“骨量银行”出现透支的内幕。

骨骼是人体最重要动态器官,它支撑身体站立、行走。不过,别看这个器官平时那么坚硬,可以支撑百来斤甚至更重的身体,它也还会和别的器官一样有新陈代谢,且不同人身上骨头也会质量不同。

有专家说,骨头质量好不好,除了骨骼结构以外,骨量即骨密度,指每平方厘米骨矿物质含量是骨质量的重要标志当骨量数值比较高,意味着骨头相对很坚韧;当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而骨量数值因为骨头本身新陈代谢发生变化,有专家把它比作一个银行每天身体制造新的骨组织,分解旧的骨组织,相当于存钱花钱。从出生到30岁左右,人体骨量值因为存入多于花销,一路增加达到最高峰值,银行越来越富有,骨骼也越来越强壮;而30岁以后,花销速度开始大于存入,骨量银行开始入不敷出吃老本,银行里之前存下的骨量被透支,当人体内骨量减少到一定值,身体开始出现骨质疏松。

揭开“骨量银行”出现透支的内幕。                                骨量银行“储蓄额”走势图

也就是说,年轻时骨质储存越多,年老的时候就越不容易得骨质疏松症。那么,如何在年轻时增加对骨骼的投资,如何在年老时保证骨骼的最低限额呢?防治骨质疏松,又有哪些误区呢?

第一,“骨量银行”为何入不敷出?

骨质疏松症和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75%的骨质疏松都是遗传所致。一般来说,同一家族中若有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他成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也将大大增高。

1,太宅,缺少阳光

维生素D是促进钙质吸收最大功臣,而晒太阳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最主要的途径。远离阳光会使维生素D合成缺乏,从而抑制钙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有学者的研究报告显示,口服钙在无维生素D的情况下吸收量只有10%,而有维生素D参与时,钙的吸收将达到6070%。而人体所需维生素D主要来自食物、肝肾合成以及皮肤合成。皮肤在合成维生素D时需要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所以,即使在炎炎夏日,大家还得适当地接受一点阳光的照射。

2,好吃懒做,少运动

俗话说:少壮不运动,老大骨悲催。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如今年轻人的身子骨不是那么硬朗了。2010年度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显示,骨密度降低在全国城市居民高发疾病顺位中,男性列第3,女性列第5。其实,大多数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种子早在年少时就已经种下了,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之余就会宅在家里,很少运动,家长们对安静的孩子又情有独钟,这样会导致骨细胞对钙的利用率降低。只有经常运动,保持骨细胞活力,才能更好地吸收钙质。可以说,从小打好骨骼健康的桩,能让一生受益,抵御骨质疏松的黄金阶段是在青少年时期。

3,挑食厌食,减肥过度

最新的研究发现,每三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骨质疏松,而且不断突破年龄纪录,向年轻化方向发展,三四十岁甚至二十多岁的女性,都有可能罹患此病。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梦想拥有魔鬼身材拼命节食,时时刻刻都在减肥。殊不知,骨质疏松的第一危险因素就是减肥。许多女性在减肥过程中将一切与脂肪有关的饮食都拒之门外。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减弱了。因为,过低的体重值会导致骨细胞受到的刺激减弱,减少骨骼对于钙质的吸收利用率。

4,更年期,性激素减少

绝经后妇女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体内的各种激素的分泌也会随之减少,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就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其作用机制简单地讲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雌激素有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当雌激素缺乏时,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导致骨吸收增加引发骨质疏松症。雌激素缺乏时,抑制了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状旁腺激素是肾脏将无活性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的催化剂,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的吸引减少,骨生成原料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症。

5,吸烟,过度饮酒

吸烟并非只是男性的生活方式。如今女性吸烟者也增多起来,还成为一种时尚,但正是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年轻男女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吸烟导致骨密度减低的原理在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钙的吸收,烟碱抑制成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等,会使骨密度降低,引发骨质疏松。研究报告显示,每天抽10支以上,盘骨炎(PID)患病率将提高一倍,每天吸食一包烟,关节炎的患病率提高50%

饮酒伤肝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但知道喝酒伤骨头的人就不多了。美国曾有一项调查发现,长期酗酒是引起男性骨质疏松的一大原因。酗酒,实际上就是在挥霍自己的骨骼存款。人体的酒精过量,酒精就会抑制成骨细胞,破坏的骨质大于形成的骨质,骨质开始流失,骨头就会过早地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而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此外,嗜酒者骨细胞活动受抑制,会妨碍钙、镁的吸收和利用,这也是诱发和加重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所以,爱喝酒的人,最好在40岁左右做1次骨密度检测,以了解自己骨骼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问题要咨询医生,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6,嗜好咖啡、碳酸饮料

喝咖啡是时下都市人最热爱的休闲方式之一。但是,小心了!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咖啡因会引起骨骼内的钙质流失,极大地增加骨折的危险性,甚至还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而且,咖啡因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基因,从而使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增加。而摄入大量咖啡因的女性与同龄不喝咖啡的女性相比,其脊椎钙质流失的程度远远高于后者。

而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咖啡因有利尿作用,会增加尿液中钙质的排泄,影响骨密度。当然,这也不是说从此就不能喝咖啡了。科学家同时也指出,适量饮用咖啡还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每天低于16盎司的咖啡,或者低于32盎司的茶都不会导致钙质的流失。

7,大鱼大肉,蛋白质摄入过多

很多人一直以为骨骼流失钙质的原因是摄取的钙不够,普遍用喝牛奶及吃乳类品来预防骨质疏松。其实,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报告清楚地指出,这样的论点是有瑕疵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是由众多的原因引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动物蛋白摄入过量。动物蛋白摄入过量及骨骼再吸收之间的关系,是直接而且一致的。即使摄取的钙很高,饮食中若动物蛋白质含量越多,钙不平衡的机率也越大,而且从骨骼中失去的钙也就越多。  

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不一样,动物蛋白能够增加体内酸负荷。酸负荷增加意味着我们人体的血液和组织环境偏向酸性,而我们的身体并不能适应这种酸性环境,为了中和这些酸,身体使用了钙,因为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碱。但是钙也必须由某个地方产生,最终这些钙就被从骨骼当中分离出来。钙随尿液排出而损失,骨骼变得更为虚弱,更容易骨折。换句话说,不论我们摄取多少的钙质,若食物里所含的蛋白质越高,流失的钙质也越多,从而造成一种负的钙平衡。结论是,一般的高蛋白质饮食(尤其是以肉类为基础的)会使骨骼的密度缓慢而无情地降低,造成骨质疏松症的持续发展。

8,口味重,吃的盐太多

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盐的摄入量越多,尿液中钙的排出量也越多,而且盐的摄入量越多,钙的吸收越差。因此,适当减少盐的摄入对骨质有很好的益处,少吃盐对钙实际起到了不补之补的作用。揭开“骨量银行”出现透支的内幕。

第二,如何保证“骨量银行”的最低限额?

中国营养学会规定钙日供推荐标准量:儿童8001200毫克,少年10001200毫克,成人与老年人800毫克,孕哺妇1500毫克。而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国民钙摄入量仅为标准最的50%左右,尤其是中小学生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普遍钙摄入量不足。如何保证“骨量银行”的最低限额,成为摆在大众面前的迫切问题。

1,走出户外,多晒太阳

皮肤在合成维生素D时需要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缺少太阳光照射,人体维生素D合成不足就会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即使在炎炎夏日,大家也应适当的多到户外走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接受温暖太阳的洗礼,特别是一些担心出行会弄花妆容,或被晒黑的白领丽人们。因为多晒太阳可有效增加骨量。

2,规律运动,坚持锻炼

没有足够的运动量是年轻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人体骨组织在代谢活动中,严格遵循着一个被称为“wolf定律的力学原理,即骨组织的发育需要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来支撑。也就是说,当人体的运动量不够时,骨组织会自动降低骨量;反之,当人体每天保证足够的运动量时,他的骨骼就会变得坚固。根据这个原理,年轻人多跑步、跳绳以及其他负重的体力活动都能有效纠正骨密度,提升骨强度,因为人体会根据受到的生物力学环境自动调整骨量高低。

3,改善饮食,摄取钙质

怎样饮食才能促进钙吸收?

维生素C促进吸收钙:把含钙高的食物与维生素C和泡菜汁一起服用,或者每天自己制作脐橙、柚子、橘子、芦柑、柠檬饮用,其生物利用度要增强12%。显然是这些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C的参与,使得钙能更好地被小肠吸收。

荤素平衡提高钙的利用率:比如豆腐炖鱼,鱼肉中含维生素D,豆腐含钙丰富。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主食讲究谷豆类混食,不仅能使氨基酸互补达到最理想化,还能促进钙的吸收。

膳食补钙要经常化:老年人每日摄取钙理应在1000毫克以上,而日常饮食摄入钙量只有300500毫克。服用一些高钙营养品固然重要,而通过日常膳食补钙则更为经济实用。常用补钙食品有:牛奶(最易消化吸收)、大豆及其制品(补钙良品)、海产品(海带和虾皮海带和虾皮)、动物骨头(虽80%以上都是钙,但不溶于水,难以吸收)、绿叶疏菜(小白菜、油菜、芫荽、芹菜)、芝麻酱等等。由于钙吸收困难,补钙效果较慢,要改善症状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二年的时间,应当贯彻“多品种、常变换、多摄入、经常化”的思想,坚持不懈,才能获得补钙保健的理想效果。

4,远离烟酒,拒绝熬夜

如前所述,不良嗜好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如:烟酒过度、经常熬夜、喝咖啡或碳酸饮料等等。烟草中的成分会使雌激素减少,容易造成早绝经;酒精对骨骼有毒性作用,过量酒精还会损害肝脏,使维生素D合成减少,影响肠道对维生素D和钙剂的吸收;而咖啡、茶和可乐中的咖啡因,过量摄入后会产生轻度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就会增加尿钙排出、粪钙排出,引发骨质疏松。因此,要想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以上不良生活方式。

5,补钙捷径:少吃盐

少吃盐补钙的方法,是英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钙的排出量也越多,而且盐的摄入量越多,钙的吸收越差。因此他们得出结论:适当减少盐的摄入对骨质的益处,与增加900毫克的钙质的作用相当!这就是说,少吃盐等于补钙,少吃盐对钙实际起到了“不补之补”的作用。按照WHO推荐的标准,每日吃盐量以5克为宜,不要超过6克。

按照我国居民普遍缺钙的说法,正常人每日应补钙8001200 毫克,而最保守的说法是,每日应补钙300500毫克。但不管哪种说法,少吃盐等于每日补充900毫克的钙,这数量已可满足人体对钙的基本需求。即使还有些不足,也因少吃盐可以增加钙的吸收。而且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当然减盐还能帮助你预防、治疗高血压病,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危险,同时使你体重有所下降,达到减肥健美的目的。

6,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很多,也与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癫痫病药、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生理变化(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有关。在补钙的过程中,应该找准病因,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来说,补钙应注意以下几点:尽量从饮食上摄取钙,多食含钙丰富食物。糖尿病骨病者,除积极治疗糖尿病外,可选用降钙素和钙剂联合应用,增进骨细胞生成。老年人,小儿缺钙应注意增加户外活动,晒太阳。④补钙同时注意蛋白质、维生素D的补充,以促进钙吸收,但补钙剂量不宜过大,以防引起泌尿系统结石。揭开“骨量银行”出现透支的内幕。

第三,防治骨质疏松,避免八大误区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但目前大众在防治方面存在诸多认知的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每一个误区都急需通过健康传播渠道来向大众澄清,以免延误治疗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股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够防止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别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误区四、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五: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需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到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

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体内代谢异常,采用药物进行调整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切不可自行诊断服药。

误区七: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八: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