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尘终慕蛊
尘终慕蛊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257
  • 关注人气:2,0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鱼”而安。

(2012-09-15 22:56:50)
标签:

赖清辉

食疗保健

鱼的营养价值

鱼刺卡喉

健康

分类: 栖息站(养生保健)

文/赖清辉

老祖宗造字,将字归于部,而不入部,将鱼当做的极品,因此,鱼历来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古人对鱼也有极高的评价,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鱼不但味道鲜美,还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能。不过,很多人吃鱼都只吃它的肉。其实,鱼的各个部位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从中医角度来说,不同类型的鱼则有不同的食疗之效。随“鱼”而安。

第一,部位不同,营养价值不同。

1,鱼肉:

鱼肉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好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学者研究发现,鱼肉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酶类、矿物质(如钙、磷、钾、碘、锌、硒等)、不饱和脂肪酸及优质蛋白等营养成分。

鱼肉可分为暗色鱼肉和白色鱼肉两种。暗色鱼肉中含有较多的脂质、糖原、维生素、酶类等,味道较腥;白色鱼肉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少,但腥味较轻。一般来说,活动性强的金枪鱼、鲣鱼、沙丁鱼等鱼类体内含有的暗色肉较多,活动性较弱的银鳕鱼、大黄鱼、比目鱼等鱼类体内含有的白色肉较多。

2,鱼脑:

鱼脑富含俗称“脑黄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还有磷脂类物质,这些物质有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对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鱼脑中也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因此不宜多吃,应控制食量。

3,鱼眼:

鱼眼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及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营养物质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因此,经常用脑的人可常吃鱼眼。

4,鱼鳔:

鱼鳔(即鱼肚)是一种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古代有“海洋人参”之称,与燕窝、鱼翅齐名。现代研究发现,鱼鳔中含有丰富的大分子胶原蛋白,该物质具有改善人体组织细胞营养状况、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延缓皮肤老化的功效。用鱼鳔制成的菜肴口感滑润、细腻。

另外,海水鱼的鱼鳔壁较厚,经常会被制成干品食用。这种干品鱼鳔被叫做鱼肚。人们在食用鱼肚前,必须提前将其用油或水泡发。质厚的鱼肚用油或水泡发皆可,质薄的鱼肚用油泡发的效果较好。

5,鱼尾和鱼骨:

鱼骨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因此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和骨骼开始老化的中老年人应多吃鱼骨。另外,很多人都因为不会烹制鱼骨而将其扔掉。其实,鱼骨的烹制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将鱼骨晒干、碾碎后,和肉馅一起做成丸子食用。也可以在炖鱼时多放一点醋,并使用高压锅进行炖煮,这样可使鱼骨软化,直接食用。鲨鱼的鱼骨可做成鱼骨粉。

6,鱼鳞:

鱼鳞中含有丰富的胆碱、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及钙、硫等矿物质。胆碱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卵磷脂具有保护肝脏、促进神经和大脑发育的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用。因此,常吃鱼鳞对健康是有益处的。人们可将鱼鳞用小火熬成鱼鳞冻食用,也可做汤食用。此外,鲥鱼和鳓鱼的鱼鳞含有一定的脂质和鲜味成分,烹饪时可不去鳞直接蒸制带鱼鱼鳞含有可抗癌的6-硫代鸟嘌呤,吃时也不必刮。随“鱼”而安。

第二,鱼的五大功效。

虽然鱼的部位不同营养价值也不相同,但是现代研究证明,多吃鱼主要具有“抗抑郁、防哮喘、少痴呆、防中风、防衰老”的五大保健功用。

1,吃鱼抗忧郁。

科学家指出,美国有5%的人群患有较严重的精神忧郁症,而日本人患有较严重精神忧郁症的仅为0.1%,是美国人的1/50。研究表明,上述差异跟两国不同的饮食习惯中食鱼多少有关。研究发现,鱼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它有缓解精神紧张、平衡情绪等作用。不吃鱼或少吃鱼的人,开心激素水平往往较低,美国人不常吃鱼,因而患忧郁症的人就多。

2,吃鱼防哮喘。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因而长期以来,许多人把吃鱼视为引发哮喘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一直忌讳吃鱼。但有关专家研究发现,经常吃些新鲜的鱼,不但对哮喘病人无害,而且有益于预防哮喘病的发作。为什么吃鲜鱼能减少哮喘病的发作呢?因为新鲜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或减少人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哮喘病的发作正是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的。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一定的减轻气管炎症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复发或减轻哮喘病的症状程度。

3,吃鱼少痴呆。

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发现,健康老人血液中DHA脂肪酸的成分远高于痴呆症的老人,表现有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科学家认为,DHA是大脑细胞活动和保持活力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改善神经的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因此,老年人多吃鱼,可减少痴呆症的发生。

4,吃鱼防中风。

有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同是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患中风的人大大低于欧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原因在于日本人食用鱼较多。多吃鱼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饮食中的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的成分越高,则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鱼类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蛋氨基酸和牛磺酸,都是含硫氨基酸,它能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使尿钠排出量增加,从而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专家建议,中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服三四克鱼油。

5,吃鱼防衰老。

德国历史上有位很出名的宰相叫俾斯麦,他长年暴饮暴食,又过量吸烟,在他68岁时,身体已衰弱不堪,满脸的皱纹,眼珠混浊无光,好像死神在向他招手。可是后来他听了医生的话,每天食用鲱鱼,不久,奇迹出现了:他皮肤红润、眼睛明亮、精神饱满,一直健康地活到83岁。随“鱼”而安。

第三,品种不同,营养价值不同。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鱼的品种不同其具有的营养价值、饮食保健功效也不尽相同。生活中常见的13种食用鱼的营养价值简述如下:

胖头鱼:

胖头鱼也叫鳙鱼,其味甘、性温,能起到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痰多、咳嗽等症状。体质虚弱的人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它的温补效果很好,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痰多、眩晕的人可以用胖头鱼和核桃仁一起煮食。

  鲫鱼:

    鲫鱼味甘、性温,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效,可以治疗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病症。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与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效,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带鱼:

    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效,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带鱼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还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食疗;常吃带鱼可以滋润肌肤、保持皮肤弹性。

  墨鱼:

    墨鱼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的保健食品,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等功能。

  鲤鱼:

    鲤鱼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水肿、咳嗽、气喘、胎动不安、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此外,由于鲤鱼的视网膜上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因此,吃鲤鱼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别好。

    鲤鱼与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用活鲤鱼、猪蹄煲汤服食治产妇少乳。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咳嗽、气喘时,可用鲤鱼头一个,与姜、醋、蒜泥同煮,吃后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患有癫痫的人,则可以用鲤鱼脑或脂肪煮粥食用。

  鲢鱼:鲢鱼味甘、性温,有温中益气、暖胃、滋润肌肤等功效,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能起到祛除脾胃寒气、利水、止咳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咳嗽、气喘等病的治疗。吃鲢鱼能缓解胃痛,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水肿病人可用鲢鱼一条,加红小豆30克煮食。

草鱼:

草鱼味甘、性温,有暖胃、平肝祛风等功效,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头痛等病症。常吃草鱼头还可以增智、益脑。胃痛的人可用草鱼一条,加豆蔻、砂仁各3克同煮;头痛的人则最好用草鱼加葱或香菜同煮,能起治疗作用。

  黄鳝:

    黄鳝入肝脾肾三经,有补虚损、祛风湿、强筋骨等功能,对血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气血两虚者可用黄鳝肉丝、黄芪(纱布包)加水煮熟调味服食。小儿疳积、形瘦食少者可用黄鳝一条,切段加鸡内金少许煮熟食用。内痔出血、子宫脱垂可将黄鳝煮食,久服有效。

  黑鱼:

    黑鱼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黑鱼与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与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鳟鱼:

    鳟鱼属于鲑鱼的一种,它味甘、性温,有暖胃作用,适用于冻疮、寒凝痛经、胃痛等症状。胃寒、疼痛的人可以用鳟鱼加葱、花椒煮食;若产后少乳,可以用鳟鱼加火腿炖服。此外,外出旅游的人最好吃点鳟鱼。因为旅途中人们常吃生冷的食物,饮食也不规律,肠胃功效会随之减弱,容易受寒,吃鳟鱼则可以暖胃健脾。

  青鱼: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鳗鱼:

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等功能。

   泥鳅:

    泥鳅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肝之功能。泥鳅与大蒜猛火煮熟可治营养不良之水肿。泥鳅用油煎至焦黄加水煮汤可治小儿盗汗。泥鳅炖豆腐可治湿热黄疸。泥鳅与虾黄同煮服,可治阳痿不举。随“鱼”而安。

第四,食鱼有道,方显营养本色。
  鱼肉味美、滋补,又有医疗作用,但食不得法,亦可损害身体,甚至致人死命。
  1,没有经验的人,绝不要吃河豚,因其含有的河豚毒素及河豚酸均可使人中毒致死。
  2,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鱼、肉,腐鱼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及毒素,食后会引起肠胃患或食物中毒。
  3,举凡青皮红肉的鱼,如鲤鱼、金枪鱼等,必须食用极新鲜的,稍有陈滞(尽管还未腐败发味)食之可能引起组胺过敏,轻则皮肤潮红发痒,重则头痛、哮喘,甚至危及生命。
  4,食鱼必须炸熟、炖透,以免感染生病,半生的鱼肉,不可进食。
  5,煮鱼时多用整体或块状,如果烹制不当,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烧鱼要注意以下几点:
  煮鱼之前,先将鱼下锅炸一下。注意:炸鱼块前,应先将鱼块裹上一层薄薄的淀粉,然后下锅炸,炸时油锅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要适中为度;煮鱼时火力不宜大,汤不宜多,以刚没过鱼为度,汤烧开后,要用小火煨焖,至汤浓放香即可;在煨鱼过程中,要少翻动鱼,为了防止粘锅可将锅端起轻轻晃动;切鱼时,应顺鱼刺下刀,这样鱼块不易碎。
  6,如果鱼新鲜,最好清蒸,这样营养破坏少,味道也鲜美,如果鲜度差,则宜红烧。在烹调时可以加适量醋,以保证维生素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促进钙的溶出,有利于人对鱼钙的吸收。
  7,熬鱼时,姜放入不可过早,不然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就会阻碍生姜的除腥作用,所以做鱼时,最好先加热稍煮一会,等到鱼的蛋白质凝固了,再加生姜,这样可达到除腥的目的。
  8,烧鱼的正确做法:鱼洗净后,控水,将细盐均匀地抹在鱼身上,腌半小时,再清蒸或油煎,经过这样处理的鱼,不粘锅,不易碎,成菜入味。注意盐量不宜过多,烧时不加盐或少加盐。
  9,煮鱼汤时,放入几滴牛奶,等滚开食用,不仅鱼肉白嫩,汤的味道还非常鲜美。随“鱼”而安。
 
 第五,避开吃鱼的误区
  1,活杀现吃是个大误区。现杀鱼最好用保鲜膜覆盖后搁置在冷藏环境中45个小时。鱼不能现杀现吃的原因是现杀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味道不够鲜美,营养成分也不充分。其次,将剖腹洗净的鱼放置几小时,毒素挥发得差不多,这可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动物宰杀后肌肉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僵直、后熟、自溶和腐败。僵直是在动物宰杀后最先发生的变化,在夏季一般一个半小时,冬季一般34小时。由于肌肉酸度增加,肌凝蛋白凝固,肌纤维出现变硬僵直现象,此时的肉品不适宜做烹饪之用,口感也不好。随着肌肉中的糖原继续分解为乳酸,结缔组织逐渐软化,肉品也变得味美鲜香,这个过程称为肉的后熟。此时的鱼、肉最适合做烹饪原料,味道最好。刚宰杀的鱼有很多的寄生虫和细菌,在常温下或者在冰箱中储存45个小时,会杀死一部分寄生虫和细菌,食用起来更卫生。
  
2,四类人不宜吃海鱼。处在不同时期的人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鱼类产品,比如孕妇、计划怀孕女士、正在哺乳的女士以及婴幼儿,最好不要食用金枪鱼、牡蛎、海鲈、梭子鱼等水银含量过高的海洋鱼类,可以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淡水鱼。
 
 3,没有鳞的鱼胆固醇高这个归纳不够全面。的确有一些没有鳞的鱼胆固醇较高,如银鱼、河鳗、泥鳅、黄鳝、鳕鱼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不是所有无鳞的鱼胆固醇都高,带鱼与有鳞的草鱼、黄鱼、鲳鱼、鲈鱼等胆固醇含量相当。随“鱼”而安。

第六,鱼刺卡喉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大人或孩子被鱼刺等异物梗在喉中是常有的事。家长通常采取的做法是让孩子大口吞咽饭团或馒头。这对有些小的鱼刺或刺得不深的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因为有时吞咽不成功,反而会将异物推至食管内,嵌刺在粘膜上并越刺越深,甚至会损伤食管粘腊或食管及其周围的血管,引起食管穿孔或消化道出血。而且有时硬把卡在喉咙里的鱼刺硬咽下去,虽然解决了一时之痛,但有可能会造成鱼刺刺穿肠胃,造成更大的伤害事故。而民间常用的喝醋方法并不能真正起到软化鱼刺的作用。因为醋只能短暂地在被卡的位置停留,不仅效果十分有限,而且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正确的做法:当喉部被鱼刺等物体卡住时,首先应缓解情绪,因为情绪一旦紧张,就容易造成咽喉部肌肉收缩,异物会卡得更紧。如发现孩子喉中梗有鱼刺时,应让孩子停止进食并叫孩子不断用力作“哈、哈”的哈气动作,利用气管里冲出的空气压力,哈出一些刺得表浅的异物。还可用手指伸向咽喉,使咽喉肌肉收缩、放松,在呕吐中带出异物。如鱼刺卡的位置很浅能看到的话,可以自己试图将刺取出。方法是:用筷子或勺子柄轻轻压住舌根,在手电筒照射下,在孩子的扁桃体,舌根或咽部寻找异物,必要时用镊子将异物取出,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快速,不要伤及周围组织。如果位置较深自己无法取出,就必须立即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处理。预防鱼刺卡咽喉最好的方法则是在吃鱼时应细辨慢咽。

 

全文完。

 

城市鈥湼哐构澊莼倌行遭溞遭澑!

                       

                      欢迎关注(请点击)赖清辉的新浪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请点击:赖清辉医生好友群(微博群),您的加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