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清辉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我们可以读书、打球、郊游;互联网时代到来了,我们大把的时间都对着电脑屏幕,任由时间消逝。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娱乐至死”的时代,但我们的精神是否也在变得更加的空虚,而有些“犯罪”感呢?我们要怎样来为自己的精神来救赎呢?
对于孩子,多给些网下娱乐选择吧
节假日的时候,很多孩子的游戏方式相对较少,空余时间较多,很容易沉迷到网络游戏中。开心网等作为一种相对真实的社交网站,可能更会让孩子沉迷于另一个世界而无法自拔。所以,如果家长们只是一味地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是多花些心思丰富孩子的生活,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只要孩子的精力能够转移到其他方面,对这一网络游戏的依赖性也会相对减少。
成年“开心族”要懂得,真实生活才有生命力
当年QQ风靡的时候,网民很多时候是“为了聊而聊”,上网必挂QQ。而今很多人的QQ好友大都处于脱机状态。任何一种网络产品,只有当它嵌入生活的常态,与正常生活步调和谐,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当娱乐从人的能量储备中借出的数目过大,因而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无法偿付时,娱乐对实际生活就成为一种危险。而当这种情况达到危机顶点时,实际生活或“真实”的生活在情感上就破产了。所以,现代都市人更多的时候应该依靠亲近大自然、亲近有生命力的东西,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
“娱乐至死”时代警惕精神枯萎
文化精神枯萎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了浅阅读甚至零阅读的时代,狂欢的乱象将深邃的思想覆盖掩埋,求索的艰苦被虚拟的刺激轻而易举地取代。这是一个讯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
在这个但凡识字就可以上网的互联网时代,在各类传媒的猛烈攻击之下,孩童越来越成人化,儿童正在消失,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长此以往,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不会是危言耸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