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晒的重要性就不强调了,这几年已经讲得够多。在日常的防晒策略中,防晒护肤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以前曾经谈过一个观点:对于防晒霜的SPF指数,不需要过度关注,在量用得足的情况下,SPF15以上都够了,未必要追求30
甚至50(当然,在用量不足的情况下另当别论)。重点需要关注的是:防晒霜在UVB(即280nm~320nm波段)和UVA(即320nm~400nm波段)的综合防护性能和平衡性,尤其是UVA的防护性能,越给力越好。换句话说:UVB要防得住,UVA要隔得了。根据WHO的防晒ABC原则,结合避晒、遮挡(硬防晒措施),再加上给力的防晒护肤品,实现立体防护,阳光再强也不怕。

照例,春季各品牌都会发布防晒新品,某大(ōu)公(lái)司(yǎ)自然也不会例外,推出了这多维防晒喷雾SPF26/PA
,故作了一些小评测,写一份报告与诸君共享,后面还会有个小惊喜J
一、
一个小游戏
最近我在作一些光学防护镜片的测试,有一片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的镜片在手,只要暴露在紫外线下几分钟,颜色就会变暗,这个过程很像是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变黑。此时阳光正明媚,先来玩个小试验吧!
剪三片小透明塑胶片(因为上面附有一层亲水胶膜,故防晒喷雾可以附着在上面,直接涂镜片上涂不上去)。L、D位置的胶片上涂有一层防晒喷雾,而R位置作为空白对照,放在太阳下晒5分钟,拿掉胶片,大家可以看到结果啦!
说明:1、D位置最后放大,可以看到中间有一些暗色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区域小,没抹匀,太薄的地方,紫外线透进来,就把下面给晒暗啦。可见,防晒护肤品均匀涂抹是很重要的。2、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L、D位置的胶片颜色怎么是白的,会否是防晒喷雾颜色白。其实不是。这胶片上面的胶膜是水溶的,粘上水,胶膜就毛糙了而已。该防晒喷雾并不白。
二、
实验室扫描不同波段的紫外线阻隔能力
拿到一个防晒产品进实验室,我必定扫描它在280到400纳米紫外波段吸收曲线,在化学防晒剂上,这是很灵敏的。把产品涂抹到干净的皮肤上,与角质层充分接触后15分钟,用透明胶带分别粘在涂抹区域和未涂抹区域,按压一地儿后撕下,胶带上会粘附有表层的角质细胞。以未涂抹区域样本作为空白对照,进行扫描,结果如下:
由扫描图可见,在UVB区和UVA区的紫外吸收曲线是比较均衡的。在357nm处,还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并缓慢下降直到377nm,这在防晒类产品中是颇为不错的曲线,它表示的意思是:在UVB和UVA的防护上,都不错。
三、
成分解析
这款产品是如何在各个波段上做到相对平衡的呢?它使用了四种防晒剂:奥克立林,是一种很强效的UVB吸收剂,吸收峰303nm;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也就是阿伏苯宗,是迄今批准的吸收波段最长的UVA防晒剂之一,吸收峰357nm(吸收峰的意思是在这个波长上,对紫外线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其与奥克立林合用,光稳定性得到增强;乙基己基三嗪酮,吸收峰314nm;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是欧莱雅的看家防晒成分之一,吸收峰345nm。这些防晒剂的吸收曲线互相补充,形成了从280到360nm的完整防护。
这款产品号称针对污染环境而开发——雾霾,大家都懂的。污染对皮肤是可以有多方面影响的,这方面的初步研究已经得出了一些结论。化妆品行业自然也要针对性推出一些措施。某(ōu)品(lái)牌(yǎ)这款多维防晒喷雾使用了一种成分叫Detoxyl的成分,De表示“去除、减少”,tox大概表示“toxin”,其实质是一种含有牛油果树籽饼提取物(BUTYROSPERMUM
PARKII SEEDCAKE EXTRACT)的复合物,由Silab公司提供,关于Detoxyl的技术资料甚少见,查到少量论文有研究牛油果树籽壳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或许就是这个原理?
污染空气中对皮肤造成影响的另一大类因素是自由基,加入抗氧化成分可以有效阻止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紫外线的照射,也可以使皮肤自由基增多,所以我们可以在这款产品中看到维生素E的大名。
四、 使得感受和一些建议
这款防晒喷雾不含多少脂类成分,使用感清爽,作为日常使用还是很合适的。所谓日常,就是非外出游玩、游泳、运动,而是上下班、上学等情形。
使用中与低pH值产品混合也没有搓泥,应可与多种产品之间兼容并保持稳定,这对防晒产品也很重要。
这款防晒喷雾使用了泵头喷雾而非压缩喷雾,带上火车和飞机就没有问题。压缩空气喷雾的优点是喷得均匀,使用省力,但也存在细小的喷雾颗粒四处飞散,容易使呼吸道和眼部粘膜接触到的问题。使用泵头喷雾可以避免飞散,但也不会喷得那么匀(当然,这也不算什么缺点,因为咱有手抹呀)。以下是喷出后未作涂抹的实际效果:

请千万开启手动涂抹方式,把它抹抹匀哈!前面的小试验已经向大家展示不抹匀的严重后果了,别偷懒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