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奖励递减--------张驰有度

(2008-12-17 16:08:13)
标签:

张驰有度

表扬

批评

阿伦森效应

奖励递减

教育

分类: 育儿心得感悟

一个故事:宿舍楼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孩子喜欢攀上车厢蹦跳,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我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因此,就没有小孩站在车上蹦跳了,孩子安全了,没有吵闹声,大人也放心休息了。

这个说明一个现象:对于孩子不良的行为,在“正面难攻”的情况下,可以变换策略,采用“奖励递减”的办法去消除它,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孩子对与错误行为相关联的奖赏的满意度,从而克服错误行为的做法

这就是阿伦森效应: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由此,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

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愉悦感,但持续的表扬则可能使其产生满足感;批评会给孩子以警示,但过多的批评,会引发其消极情绪。

先表扬,后批评,会降低学生的成就感,如果批评的强度过大,反而导致学生的挫折感;

先批评,后表扬,会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继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点,因此产生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勇气和兴趣. 

阿伦森效应提醒我们,在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中,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度”,还应当注意它们的“顺序”。

让我们尽量避免在一番表扬之后,再去过多地批评孩子,这样不但会使表扬丧失应有的激励作用,还会因为过度批评而掩盖了孩子实际存在的优点,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从而丧失自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王尿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