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酒说酒话

(2009-02-03 09:38:43)
标签:

杂谈

喝酒说酒话

冷成金
http://www.jwb.com.cn/bhzb/res/1/241/2009-02/03/38/res01_attpic_brief.jpg
  东坡论酒徐鹏飞

  我是山东人,性格有那么点豪爽,人缘也尚可;再加上个头不算太矮,一度有幸被综合考评为“山东大汉”,当时颇感自豪。但现在真的不行了。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来到北京,我那点豪爽渐渐地成了不合时宜;个头方面,与喝牛奶长大的一代相比,更是毫无优势可言。

  既然“山东大汉”名不副实了,就有同事戏称我为“山东二汉”。我赶忙说:“千万要不得,因为‘山东二汉’与 ‘山东二哥’很相近。”去年有个网名叫“山东二哥”的哥们,到处征婚,动静很大啊。那同事说:“要不,还是叫你大侠吧!”那是我过去因讲金庸小说而得的雅号。我倒并不讨厌,但似乎与近来网上的“大虾”有点音近。我倒不是不喜欢网络,但想起大虾烧熟后弯腰弓背的样子,总是有些不舒服!

  其实,这些真的都无所谓,最不行的,是喝酒!

  山东人爱喝酒,是出了名的。我的家乡就在“兰陵美酒郁金香”的那个兰陵附近,那里酒风极盛。至于家乡人的酒德,也是很好的。请客或者做东的人,如果不把满桌的客人都劝到桌子下面,就不算尽责。当然,要想达到这个效果,自己要首先钻下去。

  从山东考研来到北京,我最大的发现不是北京有故宫,而是北京居然有“二锅头”。我是学文的,对经济向来不太关心,但从“二锅头”身上,我平生第一次懂得了一个经济学术语——价廉物美!

  可惜的是,北京人毕竟不是山东人,五方杂处,又都很忙,所以喝酒的人不多。我经常求人和我一起喝酒,总是应者寥寥;就是偶尔有一两个给我面子的,也是浅尝辄止,让我着实憋得难受!

  有时,在宿舍楼的走廊里,我“左手持酒杯,右手持书本”,颇有当年张旭的气概。但看看来来往往的同学,没几个人搭理我,不免十分落寞。若是再有人以异样的眼光看看我,那就不免有些灰溜溜的了。然而,少年壮志,饮酒之痴心不改。

  不久,事情就有了转机。研究生二年级,黄保真教授给我们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课。虽说是“我们”,其实只有两人,黄泽梁同学和我。当时是默许学生到老师家上课的,我们两人就吃过早饭从人大出发,大概九点半到黄老师住的东单东石槽胡同。第一次上课,黄老师就讲发了兴,黄老师是郭绍虞的研究生,功底极其深厚,再加上博闻强记,根本就不要讲稿。我们被震得一愣一愣的,但具体讲的什么,已不记得了。而记得的是,黄老师讲过了钟点,就招待我们吃饭,喝“红星二锅头”,62度的。更使我惊愕的是,黄老师居然一人就喝了半斤!一问,才知黄老师是山东菏泽人。我那高兴劲,就不用说了。

  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我们去上课,总是要带上北京“二锅头”或江西“四特”。黄老师侃到中午,就边喝酒边接着侃,直到傍晚。小时候读鲁迅的文章,记得有“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一直不懂,此时方解其意!

  后来我留校任教。在北京待久了,有了“北京人”的感觉,喝白酒渐渐地少了。场合上,别人喝啤酒,我一个人也不好意思喝白酒。但每当喝完啤酒,我总是狠狠地骂自己:啤酒也算酒,你怎么沦落到喝啤酒的地步了?

  后来,当医生的爱人连啤酒也不让我喝。说是据最新研究证明,所有酒类对人都没有好处。白酒不用说了,就是红酒、啤酒也不行!

  我当然不会屈服。每当看见有适合下酒的佳肴,比如拍黄瓜炸花生米之类,我就到处找酒瓶。但爱人总是持之以恒地从专业角度不断地说教:“喝酒这东西,不是好事。喝酒这东西,啊,首先损害肝脏,其次损害大脑。喝酒这东西……”仿佛我是她的病人!更绝的是,我到哪里找酒瓶,她就恋恋不舍地跟到哪里!

  之前,我在一篇小文里引用清人张潮的话:“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其实,喝酒这个东西,不只是想侠客。如果没有酒,那“高士”、“美人”、“侠客”、“好友”、“诗文”,又岂能“得意”!

  我常常对学生发谬论,例如:不懂得农村生活,不懂得饮酒,你就别研究古代文学了,还不如去研究外国文学呢!

  原谅我,喝多了说酒话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