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园采薇 |
这条小街每逢上下班高峰期,人比较多,拥挤不堪。沿街的小商贩占据了整条街,活跃在每个角落。走在这里,不时听到汽车刺耳的喇叭声,商贩近乎噪音的叫卖声,或是人力车不耐烦的催促让道的叫声。人和车都显得烦躁而仓皇,充满了市井的世俗气息,让人感到生活的真实和忙乱。
骑着车子行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短促却悠闲的口哨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人力车夫拉着客人,用温柔的音乐提醒前面的人:来车了,请让让!
仔细打量这个车夫,古铜色的皮肤,显然是风吹日晒的结果。白衬衫已被汗渍浸透,穿着一条破旧的牛仔裤,头上戴着一顶旧运动帽,看得出来他的生活并不富裕。而感觉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脸上洒满灿烂的笑容,眼角眉梢露出深深的皱纹和遮掩不住的幸福。那劲头好像他不是在拉着人力车,而是开着宝马或奔驰。
不知道怎么,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忽然间柔软起来。耳边的嘈杂和内心的焦急与不屑被这善意的提醒驱散了,就像在阴霾中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优雅。优雅不是穿着光鲜和入时,也不是拥有多少资金和财产,而是面对生活的平凡所流露出来的轻盈步态和乐观豁达的心境,是面对生活的困境高高昂起的头和口中吹出的乐符。它与修养有关,与人生态度有关,却不一定与学历和身份有关。总觉得自己被生活弄得焦头烂额,被复杂的人事关系搞得筋疲力尽,一点也不快乐;而这样一个衣着普通甚至有些寒酸的人,却让我肃然起敬。那种不急不躁、怡然自得的样子,让我感到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内心不一定贫困。他对生活的挚爱,是发自内心的。
前几天,朋友借我一本李银河的书——《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意外地看到,王小波给李银河的一封情书竟然是写在五线谱上,多么诗意!
生活就是一条五线谱。对于不懂的人,它就是五根毫无生气的线段,枯燥直白;而对于懂得的人,它就是和谐,就是音乐,就是享受,就是流淌的歌。如果总是尝试着用五线谱的旋律去欣赏美丽的东西,而忽略那些丑恶,那么我们的眼睛就会是明亮的,我们的生活就会在诗意上栖息。不管踏上哪一根弦,都会充满美丽的感动,因为人生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手牵裳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58f60b0100akhc.html
|
|
草根部落
本期部落酋长:弱水
部落名称:
弱水三千(取意为“世间纵有弱水三千,属于你我的不过一瓢而已”)
部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ruoshuihz
部落诗歌:
我对文字的感觉是:“文字如酒,可以醉人”。在不知不觉中,文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依仗。很多时候,我需要依靠文字的阅读来舒解心中的情绪。而博客的出现给我提供了记录、舒展心情的空间,于是一直努力的经营自己的这片天地。
|
|
近代中国谈到爱情,聊起情书,似乎必须提到徐志摩。但我并不太喜欢他的爱情故事,也不喜欢他的情诗,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堪称经典。从他那奢靡绮丽的情诗底下,我看到的只是光彩夺目却飘浮不定的爱情和浮华才子的心性。纵然情诗写得如行云流水,可惜他把爱情也视作行云流水,所有的爱与不爱都如那首著名情诗,有着太多的《偶然》,到头来终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顾城,追求妻子谢烨时,曾创下了两天写四十八首诗的纪录。“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令人伤感的是,这世上到哪里去找寻这样纯洁透明的眼睛?到哪里去找寻这样一个专注、永远的凝视呢?所以,1993年10月激流岛上的悲剧是早就注定了的。
王小波不是诗人,他一生似乎只写随笔和小说,但他给李银河写情诗:“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还有那封久负盛名的写在五线谱上的情书:“五线谱是偶然得来的,你也是偶然得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是值得写在五线谱里的。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是的,五线谱是诗,那些句子也是诗。世上没有哪个女人能够抵挡得住如此的诗意,如此的纯情。怪不得李银河称“他的身上充满着诗意,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而爱情本身何尝又不是一首诗呢?
“天呀!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美丽的胴体,那样的光泽四射,我真想一口水给你吞了。小生何幸,老来还得到这样的艳福,我一定要吻遍你的全身,向你感谢。饭后我躺在床上,但是睡不着,想你,每一秒都是对你的思念。”也许没人能够想到,这样火热的情书,是出自一位80岁老人对另一位68岁老人的爱情表白。读过《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的人评价说:老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了火,烧得不可收拾。
说到“烧得不可收拾”,就不得不说起另一段同样绚烂的黄昏恋。上世纪70年代,72岁的梁实秋在追求比他小将近30岁的台湾歌星韩菁清的过程中,写下了上千封情书,有时一天要写三封。这足以令今天那些只会发手机短信的年轻恋人叹为观止。他在情书中写道:“凤凰引火自焚,然后有一个新生。我也是自己捡起柴木,煽动火焰,开始焚烧我自己。但愿我能把以往烧成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份曾引起轩然大波,遭到许多人非议和反对的爱情,最终成就了梁实秋晚年的幸福。
那些情书就是那些爱情的见证,无论曾经的爱情是幸福抑或不幸。可惜现代人已经不懂这些,或者说现代的爱情已经得不到情书的见证。或许现代爱情中只有速成,没有经典吧。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