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呼唤尊重、秉持操守

今天是2017年11月8日,第18个记者节。
有网友说:118记者节,119消防日,110报警电话、双11购物剁手日,连起来叫做防火、防盗、防记者、防败家媳妇。老实讲,这些年记者的境况有点尴尬,被称作社会守望者的行业,本应受到社会尊重,却总有污名化的声音出现。实际上为揭示真像,记者受辱、被打的并不少见,一些重大舆论监督,往往一篇报道就让非法经营者砸了饭碗、玩忽职守者丢了乌沙帽、违法违规者锒铛入狱,被曝光者对报道记者恨之入骨,从业者的危险程度不必多说。
骂记者、打记者、看不起记者,可一有事又到处找记者,好像记者天生就该为他解决所有事。我在广播做政风热线节目时,有个印象最深刻的投诉,说邻居借了四把椅子最后只还两把,让我去给要回来,这份信任实在让人“感动”。还有投诉人,蒙冤受屈找到媒体,记者介入后,被投诉方私下里和投诉人沟通,给点甜头,投诉人立刻弃记者于不顾,要么再不接电话,更恶劣的还反打一耙,这些事我可没少见。现在也常有观众来电和网友留言:“你们不给我解决,要你有什么用”,让人哭笑不得。当然,记者是有报道监督的权利,但并没有权力包办政府部门的事,常有朋友对我说,你们记者的“舆论监督”做得不够,其实他们不了解有些不能言表的无奈。
当然,记者队伍中有老鼠屎,对他们口诛笔伐无可厚非,但请相信绝大多数都心怀守护社会正义的理想和信念。
昨天我主持了江苏总台新闻岗位一个“新闻报道技能比赛”,这也是近期总台正在开展的“我奉献我快乐”系列活动之一。比赛里有个环节,要求几十位参赛选手围绕记者节,制作电视、广播、新媒体三个作品。参赛的同事从拿到考题到最终完成,在半天不到的规定时间里,从不同角度对记者节这个话题进行了阐述,让我很有感触。题目难易程度不谈,在这么短的间制作完成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的日常状态:每天都要随时准备拿起枪立刻投入战斗。
每遇到特殊突发事件,向前冲的,除了消防或部队官兵、白衣天使、相关责任人,就是新闻记者。这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传递准确信息的扎实功底,还得有随时出手的精神状态和好身体。相对于其他行业,记者往往会有更多在大是大非和小家温情之间突然切换的体验,很多人未必了解这背后的艰苦取舍,实在是一个很富有牺牲精神的工作。
为一个群体设立节日,我想它的意义在于两点:1、呼吁社会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2、在道德层面对这个群体有了更高要求。那么对每个人来讲,不要在享受着他们提供的服务的同时,还在对这个行业嗤之以鼻,希望对这个行业再多些尊重!而道德的要求在网络社会也有了更深的含义,人人都是记者的现在,这个节日已不是传统媒体人的专属,每个人(记者)都应心存良善、秉持操守,对自己发表的言论和传播的信息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