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蜜蜂还是做苍蝇?


从昨天到今天,满屏都是白百何。无论是微博、网站还是新闻推送,到处都是白百何出轨的消息。
这事我没去具体了解,也不想了解,我的了解仅止于手机跳出来的推送,一看标题就知道是个狗血故事,老实讲,这种屁事我懒得浪费时间、浪费流量去浏览。
一些演员明星的生活,给人的印象除了大把捞钱,就是吸毒嫖娼出轨。尤其是出轨,隔段时间跳出来一个,王宝强事件、林丹事件、文章事件等等没完没了。整理个名单出来,你都觉得在不出轨都不算明星。而每次绯闻被曝光,都像是出了个天大的事,媒体连篇累牍屁颠颠忙的不亦乐乎,更多吃饱了没事干的粉丝口水仗打个没完。动不动心疼这个心疼那个,跟你什么关系?别人的私事你心疼个鬼?明星名誉地位钞票啥都有,你除了对个破手机发点无聊的感慨,啥都没有。多心疼下自己的下顿饭在哪不好么?多心疼一下自己的爸妈不好么?今天看到明星和好开始相信爱情了、明天看见明星出轨又不相信爱情了,让人泛酸啊。
白岩松有句话“即使是条狗,老在中央台晃,也会成为名狗”。这句话说的是媒体平台对社会的影响力。明星事件在网络媒体发酵,同样印证了这句话。之所以被大量关注,并非在于事情本身的价值,更多是因为把它放在了一个能吸引关注的平台上,尤其是一些影响力大的网络媒体乐此不疲的关注报道。
有人说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这不是价值吗?其实跟黄赌毒沾边的新闻事引来的关注度都不小,明星本身的影响力还真不是主要原因,当然两者叠加会更抓眼球,但如果没有媒体平台的推送传播,无论如何不会带来太大影响。试想白百何这事如果只有隔壁老王在微博、朋友圈发布一下,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不去关注,能有现在的热度吗?
事实上,并不是受众喜欢追逐低级趣味,更多时候恰恰就是媒体媚俗逐利、放弃价值引领、才导致了低级趣味的泛滥。而很多丑闻事件的主角又因曝光度增加竟成了商家争抢的对象,身价倍增。明星从中了解了媒体的取向,更乐于以制造绯闻获取关注,实现商业目的。比如白百何这个事,媒体是不是又被当枪使,谁知道呢? 主管部门出于社会责任的考量,但凡涉及黄赌毒及各种绯闻的明星,都应坚决封杀打击,不该让一些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媒体和明星从中牟利。
去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3名受访者有过一项调查,64.0%的受访者指出很多媒体为博眼球和关注度,将明星绯闻推上头条。48.7%的受访者对于明星绯闻充斥舆论环境感觉厌烦,76.0%的受访者认为明星绯闻过热影响了公众关注其他新闻。这个调查已经说明,很多人对明星绯闻的传播开始厌恶、不屑去关注了。
多关注些明星公益慈善的新闻要比老盯着这些屁事更有意义,在这个问题上,社会需要多点像蜜蜂而非苍蝇一样的媒体或者媒体人,因为蜜蜂传播花粉,而苍蝇只爱盯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