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虐猫,法律和道德都不能少
(2017-01-12 17:00:46)
标签:
时评 |
这几天云南省丽江虐猫事件引发了全国关注。一名女子在宠物店买了只猫,回家后悔了,找店家要求退款被拒绝,就把猫剥了皮放到宠物店门口,警方接警后介入了调查,然后事情被曝光,引发集体声讨,自称虐猫的女子录制了一段视频向公众致歉,说希望给她改过和弥补的机会。
悲悯之心是人类的道德底线,如此残忍的虐待小动物显然超越了大多数人的底线,当然要声讨谴责,因为今天虐猫虐狗不加以制止,明天就可能会去虐人,这不是夸大,一只猫的生死,背后会折射出一个社会文明的尺度和人性的选择。从多数网友几乎一边倒的声讨中,能看到对这种事的集体痛恨。
事实上不少人对猫和狗的喜爱是畸形的,只把它们当成了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工具,为了实现自己的需要,什么都可以去做,什么也不顾及。想玩的时候把它买回来,不想玩了退不成的时候,又把它当成泄愤的工具,这样的自私,生活中不少见。我在节目里报道过,某小区一老太太在家里养了几十条猫,老远闻着臭味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周围邻居叫苦不迭,说起来是爱猫,可牺牲他人的利益去成全自己的爱心,这还值得称道吗?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老太太没靠任何人帮忙,仅凭一己之力拉低了整个小区的房价。
还有些人把猫猫狗狗天天宝贝乖乖叫着抱着,却没时间去陪陪自己爹妈,去个敬老院还需要物质奖励一下。为猫狗心甘情愿奔波千万里高速路上拦车,却不肯替爹妈跑一趟超市、医院。这都属于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缺乏责任意识、还非要打着爱的大旗遮掩的。
前年广西玉林狗肉节,有爱心志愿者斥资50多万买下了1300多只狗运到江苏高邮安置,后来媒体报道说被救的1300多只狗只剩下400多只,常住志愿者只剩下几个,后期维持的资金和人员缺口大、负担重,而且还影响到了周围村民的生活。最初对这件事叫好一片的爱狗人士呢,都一直坚持下去出钱出力了吗?爱更多时候是一种责任,而不仅是一种情感。
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有个将军叫德川纲吉。他在三百多年前颁布过一个动物保护法叫《圣灵怜悯令》,这可能是史上第一部动物保护法。法令里详细规定了虐待小狗小猫要受到什么处罚,而且德川纲吉还专门花钱给狗建造狗窝,收留了几万只野狗,每天给它们好吃好喝,比穷人吃的都好。后来爱心进一步升级,又禁止动物表演、禁止钓鱼、甚至打死蚊子都要受惩罚。搞的所有日本人都怕受到惩罚,吃素吃了几十年。德川纲吉对动物的保护做到了仁至义尽,死之前都在反复叮嘱,这个法律要保持下去。可是他没想到,这么一部看起来充满爱意的保护法,成了日本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律。甚至大伙还给德川纲吉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犬公方”,意思就是“狗将军”。这么不受待见,原因恐怕就是没做到以人为本。
所以,以人为本应该是对动物保护的基本前提。比如,对虐猫行为需要谴责甚至惩处,但以“人肉搜索”的方式实施网络暴力,就成了五十步笑百步,让本来具有正当意义的事变成了另一种错和恶,同样违背了以人为本。
不过,寄希望法律解决所有问题并不现实。醉驾入刑了,不还有醉驾的吗?食品安全法出台了,不还有违法的吗?新环保法实施了,不仍有偷排的么?所以除了法律,还需要关注的是全社会关于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