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快评1229
(2014-12-29 20:18:24)
标签:
财经 |
1、市民“求清白”这是碰瓷还是事故:
南京市民华女士反映说,27号晚上,她们一家开车回家,21点19分,从秦淮区双塘路转弯行驶到船板路后,一辆电动自行车和三个人站在路中央、挡住了路,华女士的丈夫就按了一声喇叭。随后双方发生了口角,紧接着其中一个男的就把电动车推过来就堵住道路,说自己被华女士的车撞了。
华女士想着有行车记录仪,便立刻报了警。没想到警方到达现场后,满口酒气的电动车车主钱某却不同意调解。警方提出立刻查看行车记录仪,也遭到钱某拒绝,称必须先治病救人。华女士只好让婆婆先跟着对方去医院并帮助垫付了几百块钱,自己和丈夫前往派出所接受调查。警方在查看过行车记录仪后确认、华女士一家并无过失,之后又调来了出事路段的监控,发现在华女士的车经过前,钱某已经自己从电动车上摔倒了,钱某家人还对其进行过搀扶。但钱家人在医院里仍然不依不饶。
最终,在民警调解下,双方约定在28号9点去交警队看视频。但钱某时至今日,也没有出现。目前,交警部门已将它移交给双塘派出所处理。
大林快评:确实也有这种可能,脑袋一蒙不知道是不是别人把自己撞倒的。但现在警察调看了视频和监控,和车主无关,你拿了人家垫付的钱老不现身,就让人有想法了,提醒一下,别指望每次警察叔叔都很客气的调解,真要违反了法规,你试试看!
2、医疗垃圾流进大市场,该谁管:
南京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的居民反映:最近三个月,有几辆运输废旧塑料的车辆,其中还包含不少医疗垃圾,总是在当地一家石材市场里进进出出。
记者调查得知,大量小贩手里收过来的医疗垃圾,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直接打磨成粉,部分塑料粉随着污水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工人坦诚他们没有任何手续。之前就是为了躲避检查,才搬到这里来的。随后,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板桥街道。可就在街道将这一情况通知给负责管理的建通社区后,这处非法加工点突然关门了。面对环保、安监的检查,社区和市场负责人矢口否认市场内有塑料加工点。显然是社区给市场通风报信,试图掩盖问题。板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这样管理非法加工点不合适。并要求企业停止生产,半个月之内必须搬完。
大林快评:通风报信,内外勾结,对这样的情况,就轻飘飘的一句“这样管理不合适”?在石材市场搞这些违法的名堂,怕是无利不起早。得抓紧查查社区有关人员在里面,有没有屁股不干净。另外,对危险的医疗垃圾不立即查封销毁,还给半个月时间搬完,是不是太温柔了?
3、医改新模式老专家“加盟”社区医院:
几年前,省卫生厅为了推进老百姓“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曾尝试将三甲医院的医生晋升职称、与其在社区医院的坐诊经历捆绑考核,但真正到基层坐诊的医生并不多。现在,为了能够把老百姓真正吸引到社区医院,秦淮区卫生局专门出台了一种对社区医院增加补贴的方式,鼓励并协助社区医院、邀请已经退休的老专家反聘到社区医院坐诊,这些老专家技术精湛、时间也相对充裕,既吸引了患者,也加强了社区医院的技术力量,有效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这种新模式正在秦淮区各社区医院逐步推广。
大林快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到底,什么医院不重要,有什么医生才重要。社区医院受欢迎,靠的是专家的流动、服务的快捷,有这两条,就算是诊所,也会被挤破门。我在秦淮区住过,据我所知,秦淮区的不少社区卫生机构早就开始这样做了,比方说大光路卫生院一直也是这样的,这种模式很好,希望能在更大范围推广,让居民在社区医院也能得到优秀的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