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局人员也教唆假离婚?
(2014-02-27 15:46:38)近日,安徽电视台暗访了宁国市政务服务中心6家窗口单位,发现不少问题。有的工作人员在闲聊,有的趴在桌上睡觉。一对夫妻在房产局窗口办理过户业务,工作人员“热心快肠”,告诉他们一个快速办理的捷径——花8块钱办理假离婚,而且热情仔细的介绍了这个捷径怎么走。
类似调查,我们记者也在节目里做过多次,但这么周到的急群众所急向群众所想的确实不多见。本来钻这个政策空子的就不少,房产部门按理说更该严格审查控制作假行为,可窗口工作人员反而去普及宣传作假,耐心细致的教大家怎么去钻空子,真跟群众心连心。当然现在媒体一报道出来,“热心肠”怕要被处理了,但我看责任可不知在他一个人身上。“热心肠”能明目张胆的教唆群众作假,显然是假离婚不仅普遍、而且的确能够达到快速办理、省时省力的效果,这就不是一个窗口工作人员的错了。
假离婚现象早被法律界人士注意,但到底怎么监管确实是个问题。比方说,为了对付限购令,两口子去假离婚。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说了“人家证件齐全,自愿离婚你能不给他办理么?”提供房贷的银行说了“我们就算能当道德法官?你分得清哪个是真离婚,哪个是是假离婚?更何况银行不也要业绩么?”还有出主意的说了:“得有个‘限离令’来配套,每人限离婚一次,离婚后不允许同居,为了打击投资炒房,还得有‘购房复婚细则’,离婚后两边有新购住房记录的、房产套数超过两套的,禁止复婚!”
这当然是玩笑,对假离婚现在好像更多也只是停在道德层面的批评、提醒,小学生都知道假离婚不好,可一旦面对像孩子上学、拆迁补偿、购房这些实际问题,光说不能拿婚姻当玩笑当工具、要担心弄巧成拙,没用。因为这里面不仅只是道德、婚姻家庭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利益面前,政策的漏洞让大家突破了道德的约束,实际上假离婚也是大家对制度设计、资源分配不满的一种对抗。
所以我看这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抓紧弥补政策漏洞,完善制度;第二,提升执行制度政策人员的素质,第三,才是加大道德层面的宣传教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