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拍照取证再扶人

(2014-02-11 14:00:49)

今天现代快报报道了江苏泰兴街头的一起小车祸,昨天中午,一名男子骑电动车撞倒了一名女子,本来是打算下车去扶的,听女子说“头疼”立马吓的扔下她骑车子开溜了。这时路过一奔驰车,车上下来一60左右的岁大叔,他先拿出手机拍照,然后将女子扶到路边,直到女子表示无大碍后离开。大叔说,“救人要先保护自己,讹人的是少数。”

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热议了一个社会问题,因为紧贴现实生活,广受欢迎。结尾的一番话“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倒了,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因为传递正能量,赢得了大家掌声。

扶还是不扶,本来不是个选择题,但因为有了一些前车之鉴,助人为乐可能要面对沦为肇事行凶者的风险,谁都会有所顾忌。扶一把,搞不好大奔就变成了自行车,不伸手,良心又有愧疚感。怎么办?当然大前提是要健全法律建设,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打肇事的、追责讹诈的,弘扬助人为乐,但是远水和近渴是个矛盾,新闻里这位大叔的做法我看很值得借鉴,自己创造条件,做一个聪明的好人,让自己在做好事的时候有底气有保障,既不违背良心道德,又有效避免被讹诈的可能,见义智为,很值得鼓励。当然我更相信大叔那句话,讹人的只是少数。

看了不少网友的跟帖,有的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愿意先拍照再助人,说明还是好人多,值得学习。还有网友说,连扶个人都得谨小慎微,太可悲,换做自己坚决不参与。

其实每种看法,都有它的道理,即便是坚决不愿意搀扶别人的说法,我也不认为是错。很多时候现实生活里没有对错之说,都在于我们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一个结果,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往往就从他能不能对自己选择的结果有着准确的判断看得出来。

物理学里有一个场的概念,比方讲,在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你知道它存在,比方你在磁体周围放个磁针,磁针的指向就被磁场影响了,物质和物质之间,性质类似的也会相互吸引,所以就有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其实那是说类似的思想或看法也会相互吸引。所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就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我要说的是,如果你今天选择了不愿意搀扶的看法和做法,那么有一天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很难碰上搀扶你一把的人,这也许就是选择的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