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逃票、禁食、自行车禁入”有新规
(2013-12-03 13:14:04)今天的现代快报:昨天,南京市政府法制网全文公布了《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跟现行的管理条例相比,草案加大了处罚力度。为了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南京市政府将在本月13日(下周五)举行立法听证会。
这次草案的内容基本集中在三个焦点:1、逃票三次,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可能会申请不到贷款;2、自行车滑板车禁入地铁;3、地铁付费区和车厢都“禁食”。我来谈谈我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关于“禁食”。
在公交、地铁里,自已捧着一堆东西吃的来劲,丝毫不顾及对周围人影响的事比较常见。假如遇到一位对韭菜盒子或者臭豆腐之类的食物情有独钟的,整个车厢完全可以交给他一人了,多厉害的香水也干不过一个韭菜盒子!地铁车厢毕竟是公共空间,重口味的朋友,真得多考虑下别人。我前不久在节目里说个事,一小朋友在公交车上吃烧烤,一个急刹车,烤肉签子就戳到别人眼睛了,角膜做了大手术才修补好。这说明公共交通上不吃东西,不仅关系文明,有时候还关系到公共安全。不要老拿人性化说事,什么工作辛苦,没时间吃饭等等,要么你上车前把东西吃完,要么下车再拿出来吃,车上那一会才多长时间?不吃的话饿不死人。所以如果在公交车地铁里面吃东西,要被处以20到200的处罚,我赞成!
其次,关于“自行车禁入地铁”。
这个问题,我觉得值得商榷。乘坐公共交通是绿色出行方式,是被提倡鼓励的。但地铁站毕竟不是在家门口,下了地铁也不会正好就到目的地。中间还有段路,步行太远,公交不普及,私家车停车不便,这时候自行车就是个不错的交通工具。当然,有人会说,地铁车厢空间有限,高峰拥挤时,自行车既占地方又可能碰伤乘客,不安全。而且南京地铁一号线在三山街站还曾经发生过故障,原因就是被类似折叠自行车的物体撞到了车门。但是,我觉得这些问题只要管理细致,不是不能解决。
去过香港的朋友都知道,香港地铁这方面的管理比较人性化。人家允许自行车进入。不过折叠车一定得折,不能折的要拆掉前后轮。而且还有个不成文规定,避免上下班高峰自行车进入,而且要在车厢连接处或车头车尾的位置放自行车,我觉得这值得南京借鉴。
第三,关于“逃票三次,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可能申请不到贷款”
这个问题我多说几句。和贪污受贿杀人放火比起来,不少人没把逃票当成个大错,网上还到处传送各种逃票攻略,参观景点的、乘坐火车汽车的等等,把这看成个聪明机灵,抓到了也没不好意思,一般就是批评两句,最多罚点小钱完事,结果谁也不当真。这次罚的钱,再逃两次票又回来了,其实这就是诚信的缺失表现!别不把这当个事,打麻将从开始的小来来,到最后成了赌徒的不在少数。不说咱们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现代社会对诚信的要求应该更高,不重视起来,迟早腐蚀掉社会肌体。
去年媒体报道个事,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坐火车逃票。奥斯本上火车时买的是经济车厢车票,却坐在头等车厢。检票员说,要么你去经济舱,要么补票,但是大臣助理不乐意,既不补票也不挪位子。结果检票员不答应,掏了近200英镑补了票。但这事并没完,火车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一大群记者就等着了,问奥斯本为什么不坐经济车厢?你感到羞愧吗?在警察协助下才离开。奥斯本很委屈,说自己压根没想不补票,但尽管补了票,仍然遭到了反对党的激烈批评,紧接着媒体又挖出185名英国议员都曾违规乘头等车厢的事,人丢大了。这个事说明逃票在不少国家,不管发生在谁身上,都是一个为人不齿的事。
不仅英国,很多国家都把逃票与公民的诚信记录挂上了钩,一旦逃票给抓到,不仅要付出经济代价,还要付出信用代价,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有了诚信记录,每个人在做事之前就会都掂量一下。所以,把逃票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我支持!让每个讲诚信的人都能点石成金,每个不守信的人都寸步难行!
另外我还有个想法,在信用记录面前得一视同仁,比方说,如果能把诸如私车公用等现象也纳入信用记录体系里面更好!这比逃票更不诚信!一旦被发现,相关责任人应该全进信用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