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环保局长不仅能下水,还要能下位
(2013-09-09 13:52:28)新华社的消息:“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一直热议于网上,如今在浙江金华兰溪成了真。9月7号,浙江金华兰溪市上千市民横渡兰江,与市民一同下水的,还有兰江上游各县市的15名环保局正副局长,以及一名金华市副市长和兰溪市委书记。今年初曾引起热议的“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邀约,终于有地方以实际行动回应
环境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网友呼吁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环保局长们竟然真的集体下河游泳了。对此网友们褒贬不一,有的说,游泳前后水质会不会有变化?还有的调侃说,皮肤科要多几个VIP了。更有网友说,不要一时的头脑发热,建议当地百姓选几条河叫局长们去游。但同样也有不少网友认为,环保官员说到做到,要为他们鼓掌,能下水就是进步,总比不搭理人好。
我觉得环保局长们能够集体下水,首先要认可这种勇气,我看这也是一种态度,从这里能看到职能部门对群众呼声和环境治理的重视,也看得到治理中付出的努力,这种态度应该给与掌声。
但鼓掌的同时,我觉得更有必要从一些网友的质疑中反思,为什么大家对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数据,什么高锰酸钾,什么氨氮排放,对这些不相信,而非得看到局长们下水才放心?我们在环境的科学数据提供方面有还应该做些什么?怎么样让数据和群众的感受更接近?如果非得环保局长下水才能给群众放心,那是不是也需要食品卫生监督局长去所有饭店吃一下,药品监督局局长把所有针剂胶囊都试一下,教育局长把自己和亲友的孩子全搞到民工子弟学校去等等,群众才认可呢?看起来不现实!而且,假如我再小人之心一下,我们节目就报道过,顾客吃饭发现苍蝇,老板当场吃下去然后死不承认的事。因为恶心和处罚相比,恶心更划算。所以光靠着下个水游一回来证明水质还未必够,而即便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怎么样让水质在游泳前后保持一致,一直干净下去,这要靠一以贯之的常态治理,这可比下水游一把要辛苦得多。
所以,水环境治理方面,局长集体游泳固然勇气可嘉,但这并不能让群众对环境问题高枕无忧,大家更需要看得到对环境违法事件的处罚力度,比方说,发现了污染问题,局长的位子不保,发现了企业排污,被罚个倾家荡产,这要比看个领导们下水游泳更让大家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