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来袭,需加快排水并杜绝安全隐患
(2013-06-24 19:47:24)昨天是南京今夏首场大雨,一时间很多网友又在网上发出了“看海”和“看瀑布”的微博和照片,那是不是说明昨天南京淹水情况很严重?
扬子晚报今天报道说,南京“雨污分流”工程被热议 雨后4小时主城积水消失。昨天到下午4点时,主城区除了河西万达还有积水外,其他10多个积淹点已排空。那怎么还会形成“海”和“瀑布”呢?
南京市城区防汛指挥部这么解释,“应该说,网友们说的看海,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但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这些海和瀑布是在短时强降雨期间的,而在雨停4小时后,这些‘海’和‘瀑布’就消失了。”昨天城区的平均雨量是超过50毫米的,但都在可控范围内,急雨肯定会带来一定的积水,在市政行业有个说法叫“雨后4小时”,也就是说,暴雨级别达到50毫米以上,在雨停后的4个小时内,如果全排光,不形成内涝的话,防汛就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网友质疑:花这么大力气搞的雨污分流工程好像没什么用。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雨污分流主要是一个环保工程,它是把居民的生活污水集中起来,通过专门的污水管网送进城市污水处理厂,而不是一个排水工程,雨水和污水走的是两个不同的管道。
其实这两年每次大雨之后,职能部门的答复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你翻翻媒体去年的报道就知道了。雨污分流在环保方面的作用更突出,对排水只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南京住建委说,污水走别的管道,会腾出一部份空间。同时工程中,换掉老旧破损的管道,也对城市排水有帮助。
这样看,并不是对城市排水管网的提档升级,只是在处理污水分流的过程里,顺带更换了些老管道,那对现有的城市排水能力来讲,好像提升作用不大。可是解决积水,主要的关键的问题还就是管网的排水能力,这是个老问题,极端气候现象这几年越来越频繁,城市排水管网必须得跟上。要是这方面没有足够的提升,我很替防汛人员捏把汗,他们每年这个时候光靠辛苦怕也治不了本。
面对防汛能力,这两年职能部门强调的都是雨后四小时的积水基本排完,这说明城市的防汛能力合格了么?我看还不好这么说,因为你还得看看雨水有多大有多急,万一连着一两天不停,雨足够大的话,杂质汇聚起来会不会很快就得超越排水系统的极限?雨后四小时还能不能排完?所以,现在能够四小时排完积水,除了防汛部门的辛苦工作,恐怕主要还是老天爷给的面子大,没继续折腾咱们。所以在加速排水这个工作上还得再加把劲,不能就停步在雨后四小时上了。
而且即便是再大的雨,也都能确保雨后四小时积水排完,那仅就这四个小时而言,城市所面临的压力也绝对不可以忽视。比如“窨井吞人”的问题,市民问,南京会不会给窨井装防护网?有没有计划装防护网?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处说,“早就提交了申请报告,不过目前还没有审批下来”。人命关天的大事恐怕来不得慢悠悠的等,建议坐在办公室负责的审批的同志,大雨来的时候多去路上走走看看,说不定你还能想到更好的法子来杜绝大雨天窨井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