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事件谁错了?
(2013-05-07 15:47:49)从4月10日被质疑水质量问题,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浪接着一浪。昨天下午,农夫山泉在北京就其水质标准问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京华时报指责农夫水标准不如自来水,农夫山泉指责京华时报断章取义,违背新闻道德,再三重申自己的“清白”,并宣布向当事媒体索赔6000万元名誉损失费。而且农夫董事长钟睒睒当场宣布把北京水厂关了。
昨天发布会现场还一度出现了混乱。当企业方委屈地表示“对农夫山泉批评报道就是一个局”,说是幕后有人在策划的时候,京华时报记者怒而冲上台回应表示“所有报道都经得起推敲”。
网上网友都什么反映呢?基本上分为三种,站在京华时报一边的认为“明媒体有责任感”,当然也有坚挺农夫山泉的网友,愿意相信农夫山泉的产品,立场中立的网友调侃说,这是“有钱人和知识人的矛盾”。
到目前为止,双方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争辩,趋向白热化,本来是为了争个里子,现在好像快变成了奋不顾身争面子,整个打得天昏地暗,没了风度。很有点抡开膀子、橹起袖子的样子。
说实话,目前看起来无论是农夫山泉,还是京华时报在群众的心里都打了折扣。无论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还是咄咄逼人的咆哮,都显得那么狰狞。好比一个舞蹈演员,为了露手绝活,使好大劲啊,你面红耳赤青筋暴露龇牙咧嘴的时候,还美的起来么。如果换个思路,从质量问题出现的一开始,两边都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进行善意的沟通,对于目前饮品市场情况,无论标准问题还是质量问题提出专业合理的建议意见,这个事完全就是另一个结果。
我上次说农夫山泉这个事的时候说,市面上各种矿物质水,什么纯净水等等,难道都没问题?就是自来水的水质又清楚多少?对于消费者来讲,大家关心的问题,不仅是农夫山泉,不只是对着一个企业穷追猛打,大家更想要的是一个安全有序的食品环境,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如果接着这次被广泛关注,做点实事,推进食品安全的制度完善和市场环境健康,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既体现了心胸的大气、看问题的高度,又表明了对消费者和受众真正负责任的姿态,会成为一次树立形象、赢得口碑的良好契机。可惜,现在的结果恰恰是自己踩扁了自己。
我做广播的时候,特别喜欢江苏电台的一句宣传词,叫做“理想有多高、声音就有多远”。为什么一些媒体和我们的企业,进入不了一流的队列,形成不了上百年的品牌,眼界、气度、胸怀是个大问题,有多大的心才有多大的舞台。
还有一点我没想明白。一家媒体跟一家企业因为一个消费者关心的产品质量问题,各执一词,打架打的铺天盖地,消费者云雾笼罩不明就里,权威部门就站在台子下面看戏?不出来说句让大家放心的话么?
记者同行有句话,叫做“笔下有性命关天,笔下有官职升迁,笔下有财富万千,笔下有毁誉中间”,这说的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我看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企业生产者和执法监督者身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就在你的生产线上,而职能部门就在你每一次的监督执法过程,有没有、能不能做到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