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快乐阳光洒在每个孩子脸上

(2012-06-01 16:06:11)
标签:

杂谈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一年中仅有的这一天,孩子们可以轻松自在一整天,不用考虑上什么课,晚上有多少作业这些问题。所以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孩子昨天晚上兴奋的睡不好觉。

今天的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说记者作了多方调查后了解到目前孩子们面临的一些问题,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独二代玩伴缺失、对高科技玩具上瘾但人际交往反而在弱化、睡眠时间普遍不足等等。文章的标题叫做:愿快乐阳光洒在每个孩子脸上。

标题里面这个“愿”字,听起来就有无奈的辛酸感觉,这不仅是每个小朋友的心愿,更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目前很多条件在限制着这个愿望的实现。家长们念叨最多的一句话叫“不能输在人生起跑线”,就为了这个鬼都不知道在哪的起跑线,孩子们一窝蜂的给赶到了各种兴趣班。专家们说,终点站都不知在哪里,何谈起跑线?大道理都懂,可是当你面对这着为数不多的名校录取名额,别的孩子一堆证书,而你的孩子什么都没的时候,几个家长还能淡定?我见过不少要让自己孩子快乐成长的家长,学前坚决不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可临近上学的时候,往往紧张崩溃缴枪投降,匆匆忙忙加入到培训班兴趣班的队伍之中,更严苛的把丢掉的再补回来。

一个家长对我说:送孩子上学的第一天,看着他高高兴兴背着书包的小背影走进学校,差点掉下泪来。因为他知道,孩子背上的东西会越来越重。孩子越开心他就越想到接下来要面对的各种考试和竞争,想到孩子以后不断的痛苦和压力。我相信不是一个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没几个人愿意跟自己孩子过不去,逼着他去上奥语奥数,去考各种证书,可又害怕不这么做会害了孩子,谁有能力和教育体系抗衡呢?

可逼着孩子拚命学又能有多少效果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给学生上过一堂教育课。他把一只公鸡和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公鸡坚决不吃,然后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里塞,你想得到,还是不吃。但是,把鸡放到桌子上,你人退到一边,公鸡开始自己啄米了。陶行知借公鸡吃米说明了一个道理:强迫孩子学习,他一定不快乐,就算勉强学了,迟早还要还给老师。一个道理,让孩子们每天疲于应付家庭作业、教辅材料、才艺辅导,容易产生逆反、畏惧的情绪,引发厌学、畏学心理;如果把他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快乐、自主地学习、成长,效果也许不一样。

虽然教育环境没有办法立刻改变,但我想,至少可以让孩子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得到更多的快乐。“鹰爸狼爸虎妈”最近都风光得不得了,著书立传介绍自己成功的“教育经验”,家长的虚荣心满足了,可那些是他们的孩子喜欢的么?难道进了名牌大学就是出人头地,就是终极目标么?前几天的新闻,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捡破烂为生,流浪了七年,成了“犀利哥”。这足以说明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学也并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所以不能让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睡,只剩下学习、考证。

我做个不恰当的假设,假如能够给孩子一个从新选择父母的机会,你有多大把握,确定你的孩子一定会选你?对孩子来说,你有钱没钱,房子大小对他没丝毫意义,他可能最需要的恰恰是一个能给他足够快乐的父母,所以我们有必要问问自己,真的了解自己孩子需要的么?

活泼快乐的童年,显得那么稀缺。素质教育现在还是多停留在呼吁阶段,尽管教育环境不能立刻改变,我觉得,主管部门总得做点什么,比如我们身边的一些补习班和名校挂钩、一些违反教育规定的现象,总该要有点动作,因为孩子成长的快乐不仅取决于家长。100年前,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中国强”,现在还是这个道理,孩子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孩子们有了快乐的现在,国家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再重复一下报上的这个标题,愿快乐的阳光早一天洒在每个孩子脸上,不仅是儿童节这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