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马科长如实说了呢?
(2011-04-28 16:37:57)
标签:
杂谈 |
央视报道:近日,针对河北武安市出现许多小钢厂现象,记者向负有监管责任的武安市发改局了解情况,该局分管工业的马科长听说要采访钢铁产能时,说要准备一下。一天后,记者再次找到马,得到答复称没有领导授权不便受访。在记者坚持下,马表示要听一下问题准备一下。三个多小时后,马拒绝受访。第二天,经当地领导协调,马答应接受采访,一旦记者询问钢铁产能情况时,马始终不直接回应,而他的办公室中就存有相关文档。先是无言以对,再答非所问,不管记者怎么问,马科长坚持用“背诵背景材料”回答,并多次表示“不讲了”。
马科长在镜头上胖嘟嘟的,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憨态可掬,相当可爱。但是对问题的避而不答让很多网友愤怒,有网友说:发改局的一科长,竟不知 ‘钢铁产能!随便一个农民大爷,你问他今年产了多少粮食,他保准答得一清二楚!
你错了,不是马科长连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什么叫揣着明白装糊涂?
记者问的是他分管的本职工作,而且采访前已经明确告之要了解产能情况,马科长还又花了一天的时间准备,不可能不了解数据。记者盯着这个问题不放,最后马科长都求记者“别问了,不讲了”,明摆着这是马科长不乐意说的,乐意说的是当地钢铁产业带动就业多、产业在升级等等。
我就在想,假如马科长面对记者说出了产能的数字,会是个怎样的结果呢?新闻报道里很明确,淘汰落后产能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武安市一些钢铁企业的项目,明显违规。违规的产能数值越大,问题当然就越严重。如果让央视暴了光,还了得么?当地政府或者决策部门一定要麻烦。想来马科长对这个问题是非常清楚的,同时这个麻烦对于马科长自己来讲意味着什么,马科长更清楚。中石化天价酒的事刚出来,广东分公司就开会约谈调查,到底是谁自爆了家丑,那发帖人是隐身的,如果你让发帖人直接面对镜头,恐怕他也不会说天价酒的事,这个原因都明白。所以为什么马科长不愿接受采访,因为对于政策,马科长很清楚,这个采访怎么都回答不好,不老老实实说,挨群众的骂,自己麻烦;如果老老实实说,领导麻烦,最后还是自己麻烦。既然没办法回避了,马科长在短暂的时间里就迅速做了选择,虽然领导们把皮球踢给了自己,但也只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宁可自己麻烦也不能让领导们麻烦,至少在马科长眼里,领导不满意要比群众不满意严重得多,所以秉承着让领导满意的基本原则才有了镜头里的表现,不仅绝不低能,反而绝顶聪明,他面对镜头不是在讲给记者听讲给群众听,分明是讲给自己的领导们在听,充分印证了马科长憨态可掬的摸样下一颗火热的耿耿忠心。
什么叫“大智若愚”。马科长被逼到墙角跟了,所有的智慧在瞬间爆发,网友们在嘲笑他“发呆傻笑背书”的时候,马科长心里明镜似地!其实何止马科长,某些政府部门一些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监督的时候,类似马科长的聪明人并不少见。
前不久我在节目里说,南昌电视台节目录制过程里,南昌市卫生局一位女副调研员和一位律师的“舌战”,调研员同志有问题愿意私下里对主持人讲,但是不愿在媒体里公开,因为很多的话不方便讲。其实我想,如果私下里问问现在的马科长,恐怕他也有一肚子的话,但恐怕也是不能公开的。我就设想一下,一肚子话里又会有什么是不能公开的呢?所以怎么样让那些镜头后,话筒后的话可以不再躲闪,公开去讲?我觉得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必须讲真话同时讲出来也毫无顾忌的环境!而阳光就是最好的环境,我们一直在说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保证权力在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时期无缝隙的接受阳光的照射,讲真话的环境自然就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