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组叫作“中国北方地区的旱情”的图片,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山西以前长年积水的地方裂开了一个个口子。运城河津市,由于干旱导致土地沙化,树根露在了外面。自二○○八年十月下旬至今,河南省已连续一百多天无有效降雨,全省受旱面积达63.1%,遭受到自一九五一年以来特大旱情。旱干的麦苗,一捏就碎,一组图片看的人心惊。2月4日《中国青年报》也报道说,据农业部农情调查,截至2月2日,河南、安徽、山东等小麦主产省小麦受旱1.41亿亩,这意味着全国有近43%的冬小麦遭受旱灾。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出现如此局面,无疑是雪上加霜。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显示,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这些地区的气象干旱已对当地冬小麦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旱情如此严重的元凶固然是气候,但从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当前灌溉能力的脆弱。我们国家经济近年来发展如此迅速,农业却如此孱弱,显然不应该。什么原因呢?农业对GDP的数字贡献太小,看不出某些地方领导的政绩,所以很多地方把它放在了次要地位,导致农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农民越来越不愿意种地,许多土地被撂荒,也与这大的政策环境有一定关系。
这次的旱情又一次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切实增强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抗灾能力,这个时候比平时更重要,另外这次北方地区的旱情,也给“四万亿”投资的去向提了一个醒,我们需要打造一些真正旱涝保收的产粮基地,来应对一些超常的灾情。
我们说说这四万亿的问题,关于这四万亿,最近又一个消息,上海律师严义明一月份先后向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两份申请书,要求公开4万亿的投资计划。
又是一个律师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闻。其实宪法赋予每个公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去年5月1日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在此之前,“华南虎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是法学硕士郝劲松向有关各方递交“华南虎信息公开呈请”。然后去年11月份,沈阳温洪祥律师向沈阳市政府提出来,要求公开政府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的信息公开申请。
从现实社会大环境来看,个别地方政府对于公民的信息公开申请大多是极不适应的。不习惯于接受公民监督。沈阳市相关部门对于律师温洪祥的政务公开申请,就以“没有先例,又极其敏感,难度极大”来作为托词,这就是还没适应接受监督还没适应有人来指手画脚的表现。其实大家知道政府有义务接受公民对于信息公开的申请。
现在上海律师严义明,又依法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公开申请,咱们能看得到公民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主动性、自觉性正在一步步增强。政府部门也有义务也有责任负责地给予答复,这也是如何尊重公民权益的一个考验。那为什么总是见到律师冲在最前,很少见到普通公民去申请公开的呢?我觉得涉及“公”字的事情,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更多自觉维护权益的声音一定可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