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到吴道(441--450)
(2025-07-10 15:40:19)
标签:
东至二中教育诡语吴振中杂谈 |
分类: 悟到吴道 |
悟到吴道(441--450)
吴振中
(441)
“争强好胜”也没什么不好的,关键要看“争什么强”“好什么胜”。争“名”好“利”则不足取。另外也要看是在哪个人生阶段的表现。孔子说: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我以为:人至老年,更应该停止争斗。斗是“动”的形式,说明有内火,于身体不利。我们提倡“静”以养性,心平气和,无欲则刚。
(442)
有种人征求你的意见,其实内心还是希望你能同意他的想法,支持他的观点。你若真的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潜意识里还是抗拒不可接受的。或许他还会再找别人咨询,直到对方和他“不谋而合”。忠言逆耳是因为固执的人太多,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给别人“出谋划策”。
(443)
夫妻之间的和美气氛有时要靠适当的妥协和包容才能获得。磨合期的争争吵吵,还不是因为二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互不接受对方。“都是你的错”“我的才适合”我指责你,你指责我,都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其实,你妥协一点,我就收敛一点,距离便产生了美;你凸出一点,我就包容一点,和谐便产生了美。
(444)
家和万事兴。因为家和,环境就温馨,人也有精神,这样的气氛这样的状态当然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所谓的“和”,就是“爱”的洋溢和正能量的传播,是好好说话,包容理解和鼓励。和为贵财为轻。一个家庭千万别因为“财”而伤了“和”。没有了“和气”,“财气”也会消失,两败俱伤,得不偿失。“和气”不仅“生财”而且还能“生才”,人丁兴旺,一代一代往下传,经久不衰。
(445)
竞争的社会,人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就特别重要。莫名地发火,无端地生气都不是解压的好法子,有可能还会激化矛盾,造成更大的消极和悲剧。沟通就是“缓冲带”,理解就是“解压剂”。懂你,不言不语,一个眼神就能走进人的心里。拍拍肩膀,也能拍出你心里的怨气。你我之间,理解万岁,友谊第一。
(446)
财大气粗,人就变得不理智。自以为是,感觉良好更是常有的事。到最后,飘飘然忘乎所以就高高在上,终究会乐极生悲戚戚然。权和钱往往迷住了人的双眼,模糊了现实还误读了自己。其实,权和钱都是暂时的存在和拥有,真正使自己强大的是知识修养和能力。钱财权力都是人身的附着物,可有可无,得之坦然,失之更坦然。
(447)
老鼠之所以可恨,是因为它不劳而获,还附带着破坏和摧残。生活中像老鼠一样的人当然存在,只是善于伪装和隐藏。老鼠的恶行是本性使然,无可厚非,但人的恶行基本上是因为后天缺乏教养,令人遗憾。人若卑鄙如此,那就可叹可气可恨至无极了。
(448)
既来之,则安之。生活若如所愿,安之何难?难就难在环境所迫,让你静不下来,呆不下去。你若死守,便是煎熬;你若放手,心又不甘。热情一次一次被消减,于是便怀疑:这“安”还有什么意义?熬坏了身体,痛苦了自己,坚持还能不能胜利?竞争的社会,压力重重,谁不想稳定呢?但有时真的是既来之,则屈之,心有不安奈何之?
(449)
无忧无虑的人生好么?人生难有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只是一道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但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便是在大风大浪里驰骋。因为有喜怒哀乐,人生才丰富多彩;因为有念想牵挂,人生才饱满具有诗意。无忧无虑造就的是平淡无奇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涟漪。脱离了现实,无忧无虑就是平庸的生存而已。
(450)
活着活着,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也就少有了锋芒。曾经的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已飘向远方,烟消云散。或许偶尔还会在耳边回荡,但却怎么也不能激起内心的波澜。不忘初心,但现实太残忍;砥砺前行,却也只能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