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凑热闹”的董老师
(2024-09-12 18:14:34)
标签:
班主任东至二中吴振中悟到吴道 |
分类: 杂感 |
爱“凑热闹”的董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董老师。董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但印象中他曾经给我们代过一节课。老师,多么光辉的职业,在这职业过程中,董老师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值得我们的敬重,与我而言,甚至对他还有深深的崇拜。
2008年秋,我有幸进入东至三中高中部英语组,在这里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董金庆老师。董老师个头较高,瘦,却很有精神。他面部轮廓分明,很有辨识度,衣服穿的也正式,总体上给人一种整洁清爽帅气的感觉。我一进组,他就很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学生,研究生毕业,今年过来,和我们同事,大家多多指导哈。”晚上,他还特意叫我到他家里坐坐,他亲自下厨,弄了几个开胃菜,我们边吃边聊,让我感觉到了身边的美好。初来乍到,我很是感激董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不再陌生和尴尬,我很快就融入新的环境并体验到这个组里温暖的气氛和“家”的味道。
1986年秋,我进入石城中学读书,当时董老师教初三英语。那时,对于教英语的老师,我们是相当的敬畏和崇拜,而董老师又是很有名气的,可惜他不教我们那一届。记得有一次英语课,教室门开,进来一位陌生的老师(董老师),我们以为换了老师,而董老师也没说什么愿因,只是说这堂课由他来上。我们高兴,鼓掌,气氛是相当的和谐轻松。但董老师转身看黑板时,突然很严厉地说:“今天谁值日?黑板都擦不干净,重擦。”课堂气氛顿时凝固起来。黑板,的确是没擦干净,还有模糊的字迹和明显的擦痕。看来董老师是很讲究的人。他继而狠狠地训斥我们:“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如果从小就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投机取巧,能干什么事?这样的态度来学习,能有成绩吗?”我们都害怕的不敢抬头。我不记得那堂课董老师教了哪些内容,但课后大家都议论,说董老师“很厉害”。不管怎样,董老师那番训斥让我有所领悟,受益终身。后来在一次校级英语竞赛中,我得了第三名,董老师亲自给我颁奖,这本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董老师对我一番鼓励又是让我终身难忘。他说;“吴振中同学虽然是第三名,但他是获奖学生中唯一的应届生,大家要以更响的掌声表示祝贺。”董老师当时是学校英语教学的权威,能得到他的赞扬和肯定,我是倍受鼓舞,更加有信心去学英语了。
在东至三中外语组,我和董老师成了同事,但我一直都很尊敬他,称他为“老师”。董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我有许多不懂的地方都会请教他,他也会耐心地教导。董老师平时也很幽默,有时他会开玩笑地说:“你一个研究生,还向我这个中专生请教,我可不敢教哈。”当然,他是在谦虚。有时他也调侃地说:“别说你是安师大研究生,我可是‘武大’毕业的哟。”“武汉大学”?怎么可能,他这是在自嘲。董老师是早年的“五.七”大学的学生,他是在戏谑地说笑。但我们绝不可轻视他们。可以说,当时的中专生是县里出类拔萃的学生,要是他们真的放弃中专读普高,考“武大”等985大学是很有可能的。董老师表面严肃,但相处起来却是非常和蔼可亲的。他情商高,人缘好,为人大方,在我们组他年龄最大,资格最老,德高望重,即便如此,每次组里有活动,他比我们年轻人还要有活力。他会积极参与,积极筹划,他会把气氛搞得其乐融融,让我们开开心心。他的网名叫“凑热闹”,这也确实是他的真实写照。
董老师对待工作是极其认真一丝不苟的,有时他敬业的态度让我们年轻人都感到汗颜和惭愧。作为一名老教师,他仍然坚持详细备课,及时阅卷并分析,对学生的作业尽量是面批面改。在他临近退休时,他主动辞去了班主任工作,说是要给年轻人让路。我们原以为他要躺平了,但作为普通老师,他仍然尽职尽责,也经常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或是批评或是开导或是鼓励,俨然还是一个班主任。他常说:“我们是老朽了,比不上你们年轻人,要说成绩,我不垫底谁垫底,就这么教吧!”可是每次考完试后,他都是第一个关心成绩关注名次的,可见他还是那么的富有激情和上进心。他嘴上说的很消极,可实际上他是既不服输,也不服老。董老师的这种教学态度和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这就是我的“老师”,绝对的榜样,无穷的力量。
董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严谨的甚至是苛求的,这似乎与我们年轻教师有了代沟。记得有一次学校月考,组里叫我出英语试卷。结果考后发现有一篇阅读理解少了一个句子,而这个句子恰恰会影响答案的选择。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董老师直接发飙:“出卷子是严肃的事,怎么这么马虎,这应该是教学事故,要做深刻的检讨。”我当时也在办公室。其实我也校订了好多次,有可能是排版时弄错了,或者引用的原文本身就有错,但我也弄不清是怎么搞的。那天心情本来就不好,出了差错,更是烦躁。董老师严厉的话语不断刺激我的自尊心,我感到了委屈和愤怒。我冲着他大声吼道:“有本事自己出,一个月考,都考完了,还这么计较,有意思吗?”大家都沉默了,董老师也很诧异,没想到我还有这样的脾气。事后,我亲自向董老师道歉,请求他的原谅。董老师对我个人当然是没有偏见的,但对于教育教学,他对我说:“振中啊,有时为了尊严要面子,反而失去了面子。我年龄比你大,说你两句你也别不高兴,我也不是倚老卖老,出卷子当然要有责任感,要选好材,适当把握难易度,还要反复校订以免出错,否则就会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大大降低试卷的信度。”其实董老师这番话不就是他曾经的观点吗?他一生都在践行,而我怎么就忘了呢?我很惭愧,我感恩他的教导。
董老师有情商有智商,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干事是容易成功的。不过董老师在教育行业一辈子都是一个“教书匠”,没有进入“中层”和“上层”,但这并不能否定他的能力,只是他的个性使然。“清心寡欲,无欲则刚。”董老师说话直爽,特别是在大是大非不公不平的事情上,他可以毫不客气与领导理论,拍桌子翻脸的时候都有。董老师常说他没有“官瘾”,也不是当领导的料,他说教教书挺好的。在我的眼里,董老师是很有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他学生多,人脉广又是热心肠,帮我们同事处理了不少教书之外的棘手问题,是我们组名副其实的“百事通”。董老师和我谈心时说他80年代末在教书之余还买书看,自学养鸡法,自己配方食料喂鸡,而且还懂得如何给鸡做防疫。他还说90年代初在镇上刚开始推广烧液化气时,他立马抓住商机,开始卖燃气灶并帮人充气还学会了修燃气灶。有人说读书无用,还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董老师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告诉我们,学以致用,知识就是力量,同时也看出董老师异乎常人的商业头脑和眼光。我有时怀疑董老师的描述是不是有吹嘘的成分,毕竟是过去的事,大家也不清楚。但有次聊天我开玩笑地说:“董老师,下次有发财的机会带我一个哈。”他说:“要说现在能赚钱的事,我觉得现在跑快递很有搞头。”我不以为然,因为二零一零年左右网上购物才刚刚兴起,淘宝业也未普及。但现在看来,董老师的眼光是超前的,预言是对的,我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佩服佩服。“一个被教师职业耽误的商业之子”,对于董老师,我们如是说。
董老师前年已经退休,据说他去帮女儿带孩子了,在大城市享受着“天伦之乐”,清心寡欲,无忧无虑。他现在的网名改为“宁静闲适”,这是他晚年的生活态度。我们联系少了,但我们曾经的过往却没忘掉。有时我想:董老师啊,何时再来凑热闹,我还想和你“杠一杠”,坐一坐,聊一聊。(202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