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诡语(503---510)

(2022-03-27 08:56:15)
标签:

班主任

东至三中

教育

吴振中

分类: 教育诡语

教育诡语(503---510

吴振中

 

503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提倡创新,但创新不是盲目地模仿一味地搞花样,做表面文章,以为与众不同,就能成为榜样。如果翻新花样,只是为了让旁人观看,博得外行的赞赏,那么成就的就是个别领导的功绩,却损害了老师和学生的利益。这不是教育创新,这是教育折腾。这样的教育管理披着华丽的外衣,实在是没有一点的效益。管理不是看你做了多少事,而是看你做的每一件事是否合乎教育规律,是否合乎当下的实际。

 

504

学校领导虽然不能称之为“人民的公仆”,但在学校管理中心也应该有“服务意识”。也就是说不能把自己当做“官儿”高高在上。不能打官腔,摆官架,吹胡子瞪眼骂骂骂;不能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说啥就是啥。教育是大计,关乎民生,不能因为个别领导的糊涂而毁了一代人的前途;不能因为个别领导的舒服而断送了一代人的幸福。真抓教育就要摆正位置,将心比心,为学生考虑。实干才是硬道理。

 

505

教育创新离不开尝试。一开始尝试,不应该求大求宽求泛,不宜全面铺开,万一失败,学生受害。就算教育尝试失败了,也要适可而止,不能硬着头皮还继续,坚持不可行的方案不放弃。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究不断调研,从而获得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方法。若是走入了死胡同,就要及时返回,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并要重新调研论证,谨慎而为。教育管理应该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领导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搞创新还沾沾自喜,也应该想一想,在你的创新过程中,是不是还有学生和家长在暗自哭泣?

 

506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教育。人的培养其实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完全依靠成绩的量化来评判教育的成功与否,实在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教育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教育,完全以分数来衡量教育管理的得与失是极其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行的。教育需要精细化管理,但面面俱到,未必就是好事。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严加管理也不能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适当的放手,给学生一些弹性的空间也未尝不可。

 

507

当下部分学校管理中的“功利化”太严重,严重违背了教育精神,偏离了教育轨道。为“功”,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捞政绩;为“利”,就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享受积累“人民币”。这两种教育管理都真真切切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利益。为了应付检查,牺牲老师的教学时间作假,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受损,为了照顾某些教育机构,订阅重复的教辅资料,直接导致学生的经济受损。还美其名曰: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生的进步,为了学校的生存。其实还不是为了领导的那点“私心”。

 

508

教育管理中最忌讳浮躁冲动随意,想一出是一出,急功又近利。实施管理方案前,既不调研也不探究,其结果便是劳民伤财,一塌糊涂。学校教育涉及到的是人的教育,就当格外小心。引导出了问题,方向错了,路走歪了,对学生而言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宝贵的时间失去了,又如何从头再来?弥补都来不及。为了减少失误,上层决策者管理者应该冷静思考,多方研讨,力求拿出最优最实际的方案。要用教育良知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09

教育管理过程中,领导各有分工,各司其责,但若心不齐,各行其事,互不沟通,也就会矛盾重重。俗话说:人在一起是聚会,心在一起是团队。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良性发展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中有了冲突,有了矛盾,还任其发展,不去调和,便是累了老师,苦了学生,说到底还是损害了教育。臃肿的管理机制,造就一批惰性的领导,谁来管事?谁都管不了正事。你也指手,他也画脚,其实都是人浮于事,这才是最致命的管理模式。

 

510

教育管理者当然要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即便不是教育大家,也要理解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懂得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盲目地“胡作非为”,自诩为教育专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可在实际管理中,不是这里渗水,就是那里冒泡。问题来了,既不能疏,也不能导,还固执己见,拿着领导的权威来叫嚣:只要搞不死,就往死里搞。你说可笑不可笑。其实,不懂教育的领导还真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