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彩陶的制作工艺(2)

(2017-03-14 10:57:22)
标签:

杂谈

​​

[接彩陶的制作工艺(1)]

甘肃彩陶的成型方法主要是模具敷泥法和泥条盘筑法。

2、模具敷泥法

甘肃大地湾出土的陶片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陶片分层。主要分为内外表层和内胎层,内胎层又分为两层或者三层。陶器的成型主要以内模为依托,直接把泥料挤压成泥片,一层又一层敷贴到模具上。

但是由于模具敷泥法制作工序复杂,加上胚体的形状、大小都要收到模具的限制,因此难以制作大型器物,而且制成的器物形制比较单调、生产效率低,烧制过程中又容易产生开裂分层的现象,造成很多废品,因为极大的制约了陶器的进一步发展。在不断的生产时间中制陶工艺逐步发展,随之而来的新工艺取代了模具敷泥法,这就是泥条盘筑法。

3、泥条盘筑法

泥条盘筑法是一种典型的成熟的手制成型方法,在新石器时代使用最为广泛,时间最为长久的陶胚成型技术。这种方法就是先把泥料搓成泥条,再用泥条筑成胚体。在甘肃境内,从距今约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开始,直到青铜时代,始终都是以泥条盘筑法为制陶的主要方法。也就是说,甘肃彩陶除了大地湾文化之外,基本都是使用这种制作方法。在仰韶文化早期,模具敷泥法和泥条盘筑法在同时使用。

泥条盘筑法就是把一根一根的泥条连接起来,筑成胚体,陶胚支撑后,在进行适当的修整,修整的时候用类似骨匕片状物,刮削掉多于的你聊,是陶器表面变得更光滑,造型更均匀。

http://wx1/large/52f18b00ly1fdm6kfpy5fj20rs0kujt1.jpg

http://wx4/large/52f18b00ly1fdm6kfrs88j20rs0kuq53.jpg

这件藏品为马家窑文化早期的马家窑类型,陶瓶小巧,图案精美,底部外层脱了,恰巧将泥条盘筑的制作痕迹显露无疑。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大部分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成形,大型陶器由颈部、上腹部、下腹部和底等部分组合而成,而且各时期陶器的各部分的相互比例和长宽比例都有所不同,因此图案布局和花纹样式也随彩陶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彩陶的繁荣与制陶工艺水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们掌握了快轮技术的同时,彩陶逐渐走向衰落。甘肃彩陶一直到了青铜时代仍然兴旺发达,是因为我国西本地区到了青铜时代还不能掌握快轮制陶的方法,发展到辛店文化、沙井文化时候,仍然使用泥条盘筑法制作,就是这个原因,才使得甘肃彩陶更加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新疆彩陶结束的更晚,是因为到了汉代才传入了快轮制陶工艺。

http://wx2/large/52f18b00ly1fdm6ktcvgzj20hp0pn761.jpg

http://wx4/large/52f18b00ly1fdm6l6kk1rj20rs0kudvu.jpg

http://wx2/large/52f18b00ly1fdm6l6t1caj20rs0ku7qd.jpg


原创是用血浇灌的花,用情感酿造的蜜!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感谢支持!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