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问责才能使官员增强责任心、畏惧感?

(2009-05-27 10:43:53)
标签:

法律

责任心

党纪国法

权力

民众

杂谈

分类: 热点问题

怎样问责才能使官员增强责任心、畏惧感?

作者:好得很0303(热血冷眼)

    最近,一批“带病官员”“轰隆隆”被问责,“静悄悄”重新上岗,有些还被异地提升。官员复出机制的模糊,屡遭民众特别是网民的诟病。据欧洲时报报道,有内地传媒统计,2003年开始首开“问责”制后,已有逾1000名官员因工作失误而引咎辞职,但不少辞职官员最短3个月、最长1年又获得任命。这些官员的复出,使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以前的问责有走过场、作秀的嫌疑。如果经常这样重重的举起,轻轻的放下,问责将毫无作用。只能使人心寒,将损害人民利益,不仅违背党心,违背民意,更损害党的执政能力之根。这样的问责还有必要存在吗?
    值得庆幸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审了加强对党政官员的问责、选拔、任用、复出和巡察机制,以及对国企高层官员的工作廉洁作出规定。虽然具体条文尚未公布,但是民众对官员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问责的效果有了更高的期待。
    如何实行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问责必须使官员增强责任心、畏惧感,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忠于职守。如何发挥问责真正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做到如下几点很有必要:
    一、问责必须真格化。乱作为、作为不力、不作为、无所作为的,甚至做出伤天害理,有损党纪国法的都应该被问责,而且必须认真的被问,被追究,不能流于形式。如果因为当事人是党员或者领导,就只对其进行轻微的行政处罚了事,因为当事人是正职,就只问一些副职,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菩萨般慈的心肠是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必须用铁的手腕、酷的惩处,对于严重渎职、失职以及庸碌无能而误大事者,问责必须到位,无论官职多大、权位多高,触线了、犯事了,说明他已经不能适任了,职务就应该一撸到底,至少也应该明确降级降职。触犯刑律的,严格依法办事,甚至罪加一等。这样,官员才有畏惧感,才会有责任心,才能挽救更多人。否则,再严厉的规定、再严肃的条例,也不过如废纸一摞,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二、问责必须经常化。问责不能一阵风,不能搞什么风暴,只要是渎职、失职,就必须经常的认真的问。不能像现在,只止于上级对下级的问。问责必须是全面的、经常的,人大、政协、媒体、民众都有问责的权利。问责其实就是监督,就是责任。不能因为出了重大事件有人关注才问责,关注少就不问,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大家可想而知现在上级对下级的问,如果上下级之间是亲戚朋友,或者有利害关系,上级是不可能认真问的。只有经常问责,全面问责,更多人问责,才能使官员有所畏惧,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敢乱来。那些权力官员才有可能认真办事,依法执政,不做出伤天害理,有损党纪国法的事来。
    三、问责必须制度化。巨大的权力就意味着有巨大的寻租机会,但我们太多有权力的领导、实权部门自身却缺乏外界监督,经常有权无责,尤其是一把手。制度不完善,最典型的莫过于《证券法》赋予证券监管部门20多项权力,其必须遵守的义务却只有“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以及“不得在被监管机构中兼职”,而且均无细则。正因为如此制度,所以才会出现证监会因为王益案件很快就牵扯出7官员落马,而且都集中在发行和上市部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对权力部门和大权在握的领导制定更严格完善的制度,同时加强监管。只有靠制度管人,减少漏洞,真正形成制度性威慑,使官员畏惧,不敢也不愿意以身试法,才能减少腐败。如果对“带病问题官员”复出都进行网络公示,不再是少数人知道,确实是人才,确实公正,也就不会被大家诟病,也有利于那些官员今后的工作。只有这一切成为稳定、必然的制度,才能给官员确定的预期。
    四、问责必须规范化。应该规范问责主体及权力,规范问责客体及职责,规定问责事由,厘定问责标准,规定问责程序。这主要包括责任的认定程序、问责的启动程序、问责的回应程序等。既要问责,也要让被问责的人申诉、辩解。规范化问责不应该是作秀,不是走过场,不是纯粹为了做给舆论看和讨好公众,不是为了眼前安抚死难者家属和平息众怒,而是要让那些有责任的官员为自己的失职渎职付出应有的代价,在问责中震慑官员,从而避免悲剧的重复发生。
    问责制度是法制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而且也是法治国家、法制社会、法治政党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社会组织、媒体等积极参与的政治热情,才能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保证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不良行为和后果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
    如果不认真问责整肃吏治,官员还是四平八稳的太平官,只能上不能下,有权无责,缺乏对民众和制度的畏惧,就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什么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民主政治和实现社会公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