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觀照——開智慧的《楞嚴經》

(2022-05-23 12:28:42)
标签:

转载


經題第四段是「修證了義」。這在「三因佛性」裡面相當於了因,了是明瞭;換句話說,就是智慧。沒有智慧,你就不能夠明瞭;有了真智慧,你才能夠真明瞭。
因信起觀曰修。即以觀行為修。非歷事造修也。以解悟為證。非歷位取證也。
『因信起觀』叫做修,禪宗裡面常用這個術語叫「觀照」,這叫真修。
什麼叫做「觀照」?觀照的意思,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我眼見色,眼睛能夠看到的一切,都叫做色法,用這一個名詞來代表;耳所聽到一切的音聲都叫做聲法;乃至於我們的意(心意),心裡會想,起心動念,我們都叫它做「法」。六根所對的是「色聲香味觸法」。如果不用分別、執著,也就是像馬鳴菩薩講的,真正「離言說、離名相、離心緣」,這就是觀照。換句話說,像前面講用根性就叫觀照,用意識那就不是觀照了,這就是教我們用「見性見」。
我們舉一個例子,《楞嚴經》對於這個問題說得的確詳細,就是「見性見」佛講了十段(十番顯見),說明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哂靡娦裕瑨坞x眼識,這叫觀照。換句話說,眼見外面的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叫觀照。假如我們對外面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觀照就失掉了。觀照是悟,失去了觀照是迷,迷、悟在這個地方!
佛實實在在慈悲,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常常訓練觀照。因為我們觀照丟掉太久了,無始劫以來迷惑顛倒,不知道再用這個方法,現在要回轉過來。
《楞嚴》所提倡的,就是以觀照為真修。這個人真正用功在哪裡?我眼見色、耳聞聲,學什麼?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樣樣都清楚,心裡不動心。樣樣清楚是慧,不起心動念是定,這是定慧等'a3垭p修。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就在這裡面修觀,這叫真修行,這叫真會用功。
用功最方便的、最善巧的,《楞嚴》裡面舉出二十五位菩薩給我們作示範,給我們作一個修行的榜樣,這就是「二十五圓通章」。在示範裡面,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示範的是「耳根圓通章」,大勢至菩薩為我們示範的是「念佛圓通章」。但是二十五種方式裡面,最圓滿的、最善巧的、最殊勝的無過於大勢至念佛,與經裡面講的理論、原則、宗旨圓滿密切的吻合,而且非常好修。
我們見色聞聲,怎麼不起心、不動念?見到外面總總,一句「阿彌陀佛」;聽到外面總總,一句「阿彌陀佛」,統統轉到「阿彌陀佛」上去,這個方便!如果我們不念「阿彌陀佛」,見色聞聲會打妄想,這個妄想很不容易止住。大勢至菩薩這個法門就妙了,所有一切起心動念,全歸到一句佛號上。用這一句佛號,代替了一切分別、執著、妄念,這個方法妙極了。
文摘恭錄:楞嚴經清淨明誨章(第一集) 1993/2 台灣高雄元亨寺 檔名:07-004-0001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