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红泥人出现在你的视线中,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震撼。
纳米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靠安哥拉和赞比亚,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1990年3月21日,正式从南非统治下独立,成为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每天早上五点开始,辛巴女人就用当地一种特有植物的叶子点燃熏身体,赶到出汗为止,这样既除味道,又能保持全身的清洁.
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除了角马、犀牛、大河马外,还有一个行将消失的特殊原始社会族群——辛巴族。辛巴人目前主要居住在纳米比亚西北部的库内内地区,距离安哥拉边境只有一百公里左右,人口不足两万。辛巴族人17世纪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以畜牧种植为生,除了雨水丰沛的雨季,男人一般常年外出放牧狩猎,女人留守。辛巴人没有图腾,他们只崇拜祖先和火。

辛巴族女孩,头梳羊角辫,脖上戴手工做的项圈,极具民族和时尚。
19世纪时,辛巴人曾遭到四处抢劫的南方族群袭击、掠夺牛只,当时大部分人逃到安哥拉,加入葡萄牙军队,并组成了他们自己的劫掠队伍。最后,许多人又回到纳米比亚。从1920年代开始,南非统治者将他们限制在一块称为“家园”的指定区域内,正式禁止他们做生意、自由放牧、进行栽种或采集库内纳河沿岸的野生植物。

辛巴红泥人能歌善舞,清唱合声伴着击掌的节奏载歌载舞。
直到进入1990年,独立后的辛巴人才重建了他们的牲畜群,并与国际行动人士合作,协力阻止了一个发电水坝的兴建(这座水坝若是建成,将会淹没库内纳河沿岸的祖居地)。纳米比亚独立政府也给辛巴人提供了各种条件,包括让辛巴儿童学习英语的流动学校,以及可以让辛巴人管理他们土地上的野生动物及观光业的管理委员会。

非专业的小”麻豆“有着令人惊叹的淡定与从容
在这个族群,一个家族便结成一个部落,一个村子基本就是一户人家。数间茅草顶的小泥房,粮仓和畜棚,星点罗列成了一个村落。家族制是唯一的社会制度保障,家族长老,确切的说是长老团,掌管着一切,包括判定惩罚、经济规划、行政组织,不过头领一般都是女人。据说,由于一种神秘遗传基因的缘故,很多辛巴男孩在15岁之前就夭折了。这导致多数辛巴族部落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大约为1:11)。因此一个辛巴男人可以娶多个辛巴女人来保证人口繁衍,每个男人有几个篱笆房,就预示着有几个老婆。然而即便这样,辛巴族人口还是不断递减。

辛巴人日常吃的面糊
这个民族中,最闪耀的是辛巴女人。她们的皮肤永远都是红色的,因为她们会不断地往皮肤上涂一种红泥。辛巴人居住的地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艳阳高照。涂抹红泥,一是为了抵御烈日暴晒;二是防止蚊虫叮咬;三是辛巴人生活的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冬季时夜里气温很低,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的作用;四是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因为一年四季,她们都不洗澡。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还是她们认为可以美容。

帮大人干活的辛巴族孩子
辛巴部落中,只有女人才用红泥涂抹身体,而男人则保持着本来的肤色。
辛巴女人身上涂的红泥,其原料是一种采自数十公里之外的西北山区的红石。红石采来后,被压成粉末,然后不断地加入水和牛油或者羊油,这种动物脂肪和红色颜料的混合物涂在皮肤上可以保持一周不褪色。除了皮肤,她们的头发也要用红泥包裹起来。
涂了红泥的辛巴女人,漂亮得绝对夺人眼球。她们健康、紧致而充满弹性的红色肌肤,让女人也忍不住会产生一种想去触碰的冲动。

正在涂抹红泥的辛巴女人
通常来说,辛巴女子在第一次月经之后就可出嫁了。当一名辛巴女子从女孩变成女人的时候,就会把原来往前梳的发辫垂直下来,在头顶上系上皮制的发冠。然而辛巴女人从女孩变成女人,甚至生子,与结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辛巴人对性的观念是比较开放的,没有结婚的女子,也是能有情人和生孩子的,只是在婚前的孩子,归属于她的父系家庭,由这个大家族抚养成人。然而当她们要结婚的时候,就成为一一件极其隆重的事,男方给女方的聘礼一般是牛,不过对牛要求很高,一定要高大威猛,黑色,牛尾拖地,而且一般是三头牛,一头公牛和两头母牛。

本文摄者陈蜀江与辛巴族红泥人在一起
在邻近小城的集市上,会看到卖鞋的辛巴女子,然而她们却没有穿鞋子的习惯,脚上唯一的装饰,就是踝部以上膝盖以下十数道金属的饰圈,辛巴人把右脚叫做父亲脚,左脚是母亲脚。从村庄里走进城市的辛巴人,与会逛超市,进餐厅,买卖东西,然而不管在哪里,她们始终自信而执着地坚持着自身半裸的红色风格。

半裸的红泥女人奔跑在车来车往的奥普沃小城,已经成为一道风景。
多年来,辛巴人的原始部落一直深藏在大漠腹地,那里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且气候条件恶劣。纳米比亚政府也曾尝试改善辛巴人的生活条件,给他们建设住房,鼓励他们搬到附近的市镇上,过上现代人的生活。然而倔强的辛巴人宁愿延续千百年来的部落生活传统,也拒绝进入现代。
神奇的是,同样在纳米比亚,还生活着另一群与辛巴族截然不同的民族——赫雷罗族。直到今天,赫雷罗族人依然沿袭着19世纪殖民时期的德式打扮,看不去那么不可思议。

这是一位前来辛巴族住地探亲的赫雷罗族女人,延续着一百多年前的德式着装风格。与半裸的辛巴族女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1892年,首批德国殖民者进入纳米比亚,其后十年中,当地非洲民众被视为下等人,饱受蹂躏。他们的田地和牲畜都被德军霸占。1904年到1907年,忍无可忍的赫雷罗族奋起反抗,与德国殖民者交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据称,4年的抗争使原本有近8万人的赫雷罗族人数锐减至1.5万。幸存下来的族人便被隔离起来当做白人的奴隶。
直到1915年,德军被南非人民打败,赫雷罗族民众才得以解放。重获自由以后,这个部族的男男女女都穿起了跟德国统治者一样的衣服,就为铭记那段种族险遭灭绝的血泪历史。
赫雷罗族人也住在低矮的泥房里,劳作与生活时,依然是一身隆重的长裙和高耸的帽子,给人的感觉极似在拍一出中世纪电影。

欢快的辛巴孩子
辛巴人与赫雷罗族人距离纳米比亚库内内省省府奥普沃都比较近,在这座有着大型超市、餐厅、加油站、服装店的现代小城里,常常行走和活跃着长裙盛装的赫雷罗族、半裸着身体的辛巴族女人,以及与我们大家着装无异的黑人,让这座小城活力四射,丰富无比。
当你身临其境,会不会,恍若在梦里?

辛巴孩子的手与我们的手
注:本文刊登于《映像》2014年第9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