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开满蜀葵的小院---读蒋殊《阳光下的蜀葵》

(2014-05-10 23:09:07)
标签:

转载

分类: 阳光下的蜀葵
淡菊,正如这个名字,淡然、安静、温和、谦逊,宽以待人。书寄走没多久,她竟全部看完并写出这样让我温暖的文字,字字说到我心里。而我,有什么理由不转载呢?


[转载]开满蜀葵的小院---读蒋殊《阳光下的蜀葵》


有几个博客我每篇必读,蒋殊的博客是其一。从第一次点击她的文章开始,到我们相见,到她耐心地陪我逛街,到她每次看我博文后简单默契的回复,到她把我的拙文编到《映像》杂志,在一些细微中,我感受到她别样的美,更深刻的是真与善。欣赏文章从而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个人从而更细心地欣赏她的文章,这是令我很愉悦的一种遇见。

《阳光下的蜀葵》,深紫色的封面,银色的书名,很想捧在手里,搬个小板凳坐在开满鲜花的小院,任风儿轻轻,我自陶醉其间。

 看蒋殊的书,我才知道蜀葵就是曾经开在我家篱笆旁的那种花儿,它站得直直的,花期长,久得都让人觉得它像树一样,经过夏和秋而不衰。

“喂,你还好吗,小姑娘,经历过如此纷繁的世事,你的内心可还保有原来的柔软和任性?” 轻声的问,把我拉回到过去了的岁月。她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片地,仿佛也在我身边。生于70年代是幸福的,70年代像朵半开的花,许多纯真,充满希望。曾经以为寻常的事,在她的书中回味,分外美好。我们有相似的家庭结构。我也曾看露天电影;也曾一次次行走在山路上,裤子上扎满“疙针”;也曾翻箱倒柜,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和大衣服秀给小伙伴们看;也曾见过异常光亮的枣红柜子,里边有好吃的,好玩的,我偷偷捏出东西来独自享受;也曾去泉边“刮水”,听排队挑水的人们闲聊趣事;也曾害怕村里的黑夜;也曾约了小伙伴们爬树,捡枣;也曾守在鸡窝边看母鸡下蛋;也曾展开一封封书信看过一下午,花开成海……。太多相似的场景,让我完全走进她的文字中,那场雪,那场雨,农家的秋天,一树一树梨花,甚至那些幸运或不幸的人们,小兰姑姑、小山、琴琴、猴妮儿,我都认识了,我熟悉着他们的命运。

《阳光下的蜀葵》像本影集,就是蒋殊镜头下的一些人在几个时代里的剪影,它们没有经过人为的PS,一切清晰可见。就连用笔墨最重的父母亲人,她也让他们真实而亲切地走到有缘认识他们的读者面前。

“母亲并非圣人,母亲也时时会因为这些事而埋怨父亲,可母亲的心是柔软的。”“那天,母亲对坐在沙发上缩着脖子看电视的父亲说:‘越来越驼背了,就不能所头仰起来,把背伸直?’父亲往后靠靠,脖子依旧伸在前面,只是笑。”读到这些时,我的泪眼中看到我的母亲对父亲说:穿上新衣裳还直不起腰来……

 岁月在变,故乡在变,蜀葵因为人去院空,也就再没了生长的兴趣和力量。这个解释也令我吃惊,我曾在高速路边看到蜀葵,蜀葵那像车轮一样的种子是在沿路寻找它们的主人吗?

 不管乡村留下谁,谁将返回乡村,我不禁随着她吟诵:请,打开那扇栅栏门,走进我的院子。我的院子,有一棵枣树,一棵苹果树,一棵葡萄树;我的院子,有数不清数量甚至分不清名字的花;我的院子,有一畦菜。有西红柿、茄子、黄瓜、小辣椒;我的院子,当然有一条狗,一条有一身咖色毛的狗。看我的时候,狗的眼睛无限清澈、真诚……

 我听到了,春风吹进那个开满蜀葵的小院,她的主人快乐地歌唱。

 

                         (蜀葵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开满蜀葵的小院---读蒋殊《阳光下的蜀葵》

0

前一篇:草之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